集句联
集句联集句联是从古今文人的诗词、赋文、碑帖、经典中分别选取两个句子,组成对联。因其“行之有文,文有出处”而备受广大楹联爱好者的喜爱。
集诗文联:可集同一作者的不同诗文,也可以集不同作者的诗文,既可集同代作者的诗文,也可以集异代作者的诗文。如“秋水为神玉为骨(杜甫《徐卿二子歌》),芙蓉如面柳如眉(白居易《长恨歌》)”,“劝君更尽一杯酒(王维《渭城曲》),与尔同消万古愁(李白《将进酒》)”,“青女素蛾俱耐冷(李商隐《霜月》),名花倾国两相欢(李白《清平调》)”,后来集诗这种形式发展为诗钟。
集碑帖联:集同一碑帖中的字作楹联。如集《兰亭序》字联:“知足是人生一乐,无为得天地自然。”“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集《争坐位帖》字联:“修身岂为名传世,作事惟思利及人。”
同一作品中的现成对句不能算集句,只能为摘句;不能修饰和改动原句中的字,否则只能称为仿改联。如梁启超赠给胡适的一幅对联,便是集的宋词联:“蝴蝶儿,晚春时,又是一般闲暇;梧桐树,三更雨,不知多少秋声。”
最早的楹联 最早的楹联 过去一般认为,最早的春联可以追溯到五代末宋初蜀主孟昶桃板题字的故事。据《宋史·蜀世家》记载,五代后蜀主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岁末,学士辛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查看详情
挽联 挽联 挽联,也叫丧联,是一种人们用于对先人、死者表示缅怀、寄托哀思的对联,白纸黑字,多贴在门口、骨灰盒两侧、追悼会会场两侧或花圈上。挽联,最早见于宋人叶梦得《石林燕语》的记载,苏子容作对联挽韩绛:“三登庆历三人第,四入熙宁四辅中。”……查看详情
集句联 集句联 集句联是从古今文人的诗词、赋文、碑帖、经典中分别选取两个句子,组成对联。因其“行之有文,文有出处”而备受广大楹联爱好者的喜爱。 集诗文联:可集同一作者的不同诗文,也可以集不同作者的诗文,既可集同代作者的诗文,也可以集异代作者……查看详情
回文联 回文联 利用汉字的特点,既可顺读也可倒读的对联,颇具奇趣。如:“斗鸡山上山鸡斗,龙隐岩中岩隐龙。”(“斗鸡山”和“龙隐岩”为河南鸡公山中两处景观)。又如“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天然居,清代北京城一家著……查看详情
谜语 谜语 谜语,又称“廋辞”、“隐语”,指字面无法直接解释,暗射事物或文字等,供人猜测的言辞语句。一般地讲,谜语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叫事物谜,就是常说的谜语:另一类叫文义谜,也就是常说的灯谜。迷语起源非常早,最初产生于民间,是古人集体智……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