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庄子》庄子及其门人等著,被道教奉为《南华经》,道家经典之一。庄子(约前369一前286),名周,字子休,战国时期宋国蒙人,后世称南华真人。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
《庄子》共三十三篇:内篇七篇,为庄子所写;外篇十五篇,为庄子弟子所写,或者是他与弟子一起合作写成的,基本反映了庄子的真实思想;杂篇十一篇,是庄子学派或后学者所写。
内篇最集中表现庄子哲学思想的是《齐物论》、《逍遥游》、《大宗师》等,强调天道无为,万物一齐。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而道是先天地而生的,本来无有边界差别。所以圣贤政治要效法道体,无为而治,反对一切压迫人性的社会制度,摈弃一切忧乱人心的文化知识。应该通过心斋、坐忘的修炼,进人逍遥无为的大自在境界。这种观念,对魏晋的玄学和佛教的禅宗、全真道的修炼,都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庄子的文章,想象力很强,文笔变化多端,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
《中庸》 《中庸》 儒家经典《礼记》中的一篇。出自孔子的孙子子思,重点阐发孔子的中庸思想。中,中正,中和,不偏不倚:庸,平常,常道,日用。首见于《论语·雍也》孔子:“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中庸》要求人们遵循和而不流、中立不倚的处世原……查看详情
《论语》 《论语》 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四书之首,由孔子弟子编撰而成,现存二十篇,四百九十二章。它以语录和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论语》成书于战国初期,因秦始皇……查看详情
《公孙龙子》 《公孙龙子》 战国后期名家代表人物公孙龙的著作。公孙龙,字子秉,魏国(今山西省南部)人,活动年代约在前320一前250年间。战国时期哲学家,名家离坚白派的代表人物。《汉书·艺文志》收录《公孙龙子》十四篇,现存六篇。第一篇《迹府》为后……查看详情
《庄子》 《庄子》 庄子及其门人等著,被道教奉为《南华经》,道家经典之一。庄子(约前369一前286),名周,字子休,战国时期宋国蒙人,后世称南华真人。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查看详情
《朱子语类》 《朱子语类》 朱熹与其弟子问答的语录汇编。朱熹(1130一1202),字元晦,南宋著名理学家。他继承了北宋程颢、程颠的理学,完成了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朱子”是其门人后学对他的尊称。朱熹一生主要从事儒学的研究和教……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