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实-中国古代哲学概念

时间:2024-11-10 13:35:03关键词:名实,哲学概念

名实

名实名,指名称、概念、语言,是对事物实情的表述和概括;实,指客观事实,也指宇宙的本体。名实关系是中国古代哲学,逻辑学的一对重要范畴,探讨名称概念与其指称的客观事实是否相符、怎样相符的问题。

在春秋战国时期,杜会变革打破了原有的生活秩序,“名实相怨”引起了人们的哲学探讨。老子认为通常的名称概念只能概括具体的事物,而不能用来概括作为宇宙本体和总规律的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可以名说的都不是永恒的道和名,可见任何名称概念所概括的内容都是有限的、蹩脚的。所以,人们只能摆脱一切人间的概念而用觉悟的思维模式,也即玄之又玄的变化角度去认识宇宙万物的道。

孔子则从克己复礼、和谐社会的角度,较早提出了正名问题,主张为政先正名,名正才能言顺。人们生活在伦理之中,离不开父母子兄弟五伦关系,这是实。有了这个实,就必须有与之相应的包含责、权、利的名分:父义、母慈、子孝、兄友、弟恭。名正之后才能言顺,言顺而后才能实至。名实相符,社会才能和谐。

后来的荀子认为,名称概念指称什么样的“实”,并非固有的,而是来自人们的“约定俗成”,所以名与实可以相符。韩非则把名实相符的思想用于考核臣下推行法制,主张在考察臣下时,应该“循名而责实”。有名无实,名不符实,都是诈伪狡猾,必须剪除。

秦以后,对名实关系问题虽有哲学探讨,但已大不如前。

名实-中国古代哲学概念

以太说-中国古代哲学概念

以太说 以太说 “以太”,源于希腊文(Ehr)音译,意为燃烧、点火。古代希腊毕达哥拉斯派承认宇宙有以太,但只是一种猜测。后来西方的一些自然科学家,则提出以太假说,认为它是一种密度小、弹性大、无重量、充满整个宇宙的物质,是光、电、磁等现象的物质……查看详情

反者道之动-中国古代哲学概念

反者道之动 反者道之动 反,即相反,返还。《老子》第四十章:“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这是对道的运动法则的概括:即是向相反方面的转化,比如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看着是祸,但却因祸得福:明明是福,但却乐极生悲。 再引申一下,因为……查看详情

矛盾-中国古代哲学概念

矛盾 矛盾 战国末期思想家韩非的辩证法观点。《韩非子·难一》中有一则寓言,说楚国有一人卖矛又卖盾。夸耀盾时说:“我的盾坚固无比,任何锋利的东西都穿不透它。”夸耀矛时又说:“我的矛非常锋利,没有扎不进去的东西。”旁边有一人说:“要是用你的矛……查看详情

物竞天择-中国古代哲学概念

物竞天择 物竞天择 这是近代哲学家严复介绍达尔文进化论时所用的术语。在《原强》中,严复概括达尔文《物种起源》一书的要旨为物竞天择:“物竞者,物争自存也:天择者,存其宜种也。”万物之所以要竞争,是因为要争取自己的存在;上天之所以要选择,是因……查看详情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中国古代哲学概念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语出明代思想家李贽《焚书·答邓石阳》:“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穿衣吃饭是最简单但又最日常的生活,任何人都逃脱不了。所以,其中一定体现了每一个人类个体对于伦理、道德、社……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