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中指中间,即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庸指平庸,即平常、常道、平凡等义。中庸之道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方法论原则和道德实践原则。中庸就是用中,亦称中和、中道。
早在《尚书》中,舜就给禹提出了“允执豚中”的观点。凡事不要走极端,要把握住中间点。孔子《论语·雍也》说:中庸作为一种道德,那是最高的境界!所以自己一生都在努力地实践着中庸之道,即对待事物的不偏不倚的认识和行为原则。凡事“过犹不及”,做过了头和没有达到同样不可取。他的孙子子思及其门人发挥了孔子的思想,作《中庸》一书,要求人们遵循“和而不流”、“中立不倚”的处世原则,提倡“君子之中庸”。
中庸之道作为一种道德实践原则,既能适中把握事情,又能调和化解矛盾:既能发展壮大,又不伤害生灵:既不崇洋媚外,又能取长补短;既重道德文明,又可科学发展。这才是中国特色的最大体现。
循名责实 循名责实 循,即依照,遵循:名,官职,名分:责,考核,督责;实,实在,政绩。“名实”之辩,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和道德实践的一大命题,而循名责实在法家申不害之后却成就了韩非子的法治主张。 韩非的法制规定,君王应该依照官职名位来考察臣下……查看详情
虚一而静 虚一而静 《荀子·解蔽》:“人何以知道?日:心。心何以知?日:虚一而静。”虚,空虚,谦虚,因为空虚才能够容纳和接收事物;一,专注,一心,不杂乱,因为专注,才能与事物的内心沟通:静,安静,清净,因为宁静才能致远,才能与宇宙沟通。一……查看详情
玄览 玄览 玄览是用变化的角度去观察变化的宇宙万物,这就是觉悟思维。宇宙是变化着的,用一个公式或者定理是永远也认识不了它的真理的,唯一的办法,就是随着它变化的节奏,用变化着的角度去领悟它。 如何能够领悟宇街的真理呢?《老子》第十:“涤除玄览……查看详情
体用 体用 体指有形的身体、物体和实体,后来又指抽象的整体和本体:用指的是具体事物的功用和性能。体用关系的含义有多种,但主要的有两种:一是指实体、形体与其功能、作用的关系:二是指本体、本质与现象的关系。 老子最早提出了体用的关系,认为万物有……查看详情
仁政说 仁政说 仁,从人从二,即相爱,仁爱,施恩。“仁政说”是孟子明确提出来的政治哲学思想。在他之前的孔子便提出了“为政以德”、“仁者爱人”的政治主张,强调统治者必须抱着爱人的前提,才能治理好国家。 孟子强调以仁义道德原则作为统治者施政的根……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