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天理
体验天理理,是中国哲学最基本的范畴,它在古代哲学中表现为天理。庄子首先提出“天理”的概念,宋明学者则以“理”为核心构筑了自己的哲学体系。理学家程顾提出“性即理”的命题,就是说,理是事物的本性,认识了理,也便认识了事物的本性。体验天理,就是要体验事物的本性,用理的规范来达到自我对于经验之心的约束,这样才能达到修身的目的。理学发展到王守仁时,冲破了理的樊篱,产生了“心即理”的心学理论。他认为,心为事物定出规范,而不是物,最后的本体是心而不是性。所以这时的“体验天理”就发展为“发明本心”,由内而外,用心灵体验外物,并付诸实践。比较而言,王守仁的心学理论更鲜明地标举了人的神圣性。
白马非马 白马非马 本是先秦时期名家学派的重要论题之一,较早为齐国辩者所提出,认为“白马”与“马”并不等同,实际探讨的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问题。 公孙龙说:“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者非命形也,故曰·白马非马。“马”指的是形体……查看详情
理势合一 理势合一 这是明清之际王夫之的社会历史观点。理,事理,天理,指体现在天地万物及社会历史发展中的规律性;势,形势,趋势,指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客观过程。他认为二者统一而不可分。 历史规律就体现在历史发展的趋势之中,并不可能在历史发展……查看详情
民贵君轻 民贵君轻 这是孟子的民本思想。《孟子·尽心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在争夺天下和维护统治的问题上,人民的作用最为宝贵,其次在是江山社稷,最后才是君王。没有人民就不会有国家,自然也就没有国君了。可见,谁能得民,谁就能得天……查看详情
仁政说 仁政说 仁,从人从二,即相爱,仁爱,施恩。“仁政说”是孟子明确提出来的政治哲学思想。在他之前的孔子便提出了“为政以德”、“仁者爱人”的政治主张,强调统治者必须抱着爱人的前提,才能治理好国家。 孟子强调以仁义道德原则作为统治者施政的根……查看详情
心外无物 心外无物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是明代哲学家王守仁的基本观点。陆九渊曾提出“心即理也”,以及“字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谓我的心就是宇宙,宇宙也就是我的心,所以我的心也就是天理。认识了我的心,也就认识了天理。王守仁发展……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