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存于欲
理存于欲这是清初哲学家戴震的理欲观。理,天理,事理;欲,欲望,人欲。首先,他对“天理”和“人欲”重新加以诠释:天理并不是超验的、先天的、至善的封建道德,而是人情当中由不得自己的地方,所以与人们的欲望是不矛盾的。而人欲本来也无所谓善恶,是人类的自然本性,是来自于阴阳五行的天性。
其次,他强调理与欲并非绝对对立,“理者,存乎欲者也”。天理是存在在人欲当中的,这确实比程朱理学家把二者对立起来是一个进步。他认为,理学家说的“天理人欲不能并”,“存天理,灭人欲”等,完全是“以意见为理而祸天下”,是以一己的意见为天理而祸害天下万物。而这种“理欲之辨”,正好成为残忍无道、压迫杀害卑者、幼者、贱者的反动工具。
他提得人欲合理,并不主张人欲横流:“欲不可穷,非不可有。有而节之,使无过情,无不及情。”人欲不可以穷尽,但并非不可以有。有了人欲,再加以节制,使它既不要超过情理,也不要达不到情理。
他的这些合情合理的主张,反映了当时新兴市民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心声。在今天重建和谐社会和伦理道德的活动中,这种观念也是值得借鉴的。
白马非马 白马非马 本是先秦时期名家学派的重要论题之一,较早为齐国辩者所提出,认为“白马”与“马”并不等同,实际探讨的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问题。 公孙龙说:“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者非命形也,故曰·白马非马。“马”指的是形体……查看详情
道器 道器 道,本指人走的道路,引申为天与自然走的道路,后来便指宇宙事物的规律和法则。这里指具体事物所承载的道理:器,本指容器、器皿,这里指与道相对而承载道理的具体可感知的事物。道器关系所探讨的是具体事物同规律的关系以及个别与一般的关系问……查看详情
性恶说 性恶说 人生之初,无善无恶。就像一块田地,种香草便收香草,种恶蒿便获恶蒿。只是后天的习染熏陶不同,才使人们有了贤愚善恶的差距。人性是善还是恶,是中国古代争论较多的一个问题。孟子的性善说,强调了人性中善良的部分加以教化,所以能够使人……查看详情
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 中指中间,即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庸指平庸,即平常、常道、平凡等义。中庸之道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方法论原则和道德实践原则。中庸就是用中,亦称中和、中道。 早在《尚书》中,舜就给禹提出了“允执豚中”的观点。凡事不要走极端,要把……查看详情
天行有常 天行有常 天,指自然界;行,指运动变化:常,指规律、法则。战国末期《荀子·天论》说:“天行有常,不为壳存,不为桀亡。”自然界的运动变化有自己的法则和规律,不会因为是尧舜的天下就存在,也不会因为是夏桀的王朝就不存在。这种观念是对殷……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