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语出《论语》。这句话的意思是自己不想接受的东西,不要强加给别人。这句话在《论语》中出现过两次,一次是《颜渊篇》,“子日: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另一次是《卫灵公篇》,“子贡问日:‘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日:‘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是《论语》中孔子思想的核心部分之一。强调了人应当懂得宽恕的道理,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之时千万不要心胸狭窄,要宽宏大量,宽恕地对待别人。倘若自己讨厌的事,就不要强加给他人。这是互相尊重,平等待人的理念,现在仍然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语出《论语·雍也篇》。原文是:“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智者喜欢水,是因为智者的才智敏捷,喜欢运用自己的才智来治世,就好像水在流动而不知道停止一样。仁者喜欢山,是因为仁……查看详情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语出《老子》第二章。意思是说天下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丑的观念也就产生了。原文是:“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查看详情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语出《孟子·公孙丑下》。意思是适宜作战的时令与天气,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形与军事工事,有利于作战的地形与军事工事比不上人们的上下团结。孟子在这句话中闸述了用兵的道理:作战的时候时令与……查看详情
少则得,多则惑 少则得,多则惑 语出《老子·第二十三章》,原文如下:“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 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少则得,多则感”的意思是说,人在面对较少选择、诱惑的时候,往往会有所得,而一旦面临更多选择、……查看详情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语出《孟子·公孙丑下》。这句话的意思是站在正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正义,必陷于孤立。此语原文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