戟
戟我国独有的古代兵器。古书中也称“棘”。《说文解字》:“戟,有枝兵也。”
是一种戈的秘顶有矛形尖刺装置的具有勾啄和刺击双重功能的格斗兵器,少数是戈和刀的合体。戟是在戈和矛的基础上演进而成的,杀伤力比戈和矛都要强。戟在古代不仅是军队中的主要兵器,而且常作为武器的泛称,比如“持戟之士”。
戟由戟头和戟柄组成。戟头以金属材料制作,戟柄为木、竹质。早期使用的戟是青铜戟。有长戟、手戟、双戟等。手戟柄短体轻,可刺可掷,是性能优良的防身自卫兵器。长戟、双戟则柄长体重,杀伤威力大。戟又有长杆单戟和短柄双戟之分。长戟分为方天戟(戟头有两个月牙,杆上有戟形,如画字,朱漆为饰,故名画戟。还悬有彩绸,上系金钱,叫金钱五色幡)、青龙戟(单月牙,杆上画有盘龙,朱漆为饰,悬系彩钺叫金钱豹尾子)、蛇龙戟(戟刺为蛇形,余同青龙戟)、月牙戟、东方戟、护神戟和戟镰、常胜戟等。短柄双戟分单月牙(练者多),双月牙。
戟有“一条龙”的说法,即龙头、龙口、龙身、龙四爪、龙尾。其头能攒,口能刁,身能贴、靠,爪能抓,尾能摆。有青龙探爪、黑龙入洞、懒龙翻身、乌龙摆尾等式子。戟分马上戟和步下戟,双手执戟,还可一手握杆,另一手握于月牙内的铁梁上。戟可左右手前后换把使用,其出之势如同戳棍,故叫“戟扎戳势”。各派戟法差异较多,以六路戟法为最佳。戟最基本用法有贴、靠、剁、片、钩、搂、刁、提等。
戟在商代即已出现。在河北藁(音稿)城台西的商代遗址有出土。西周时期出现了整体铸造的戟。春秋时期,戟已成为常用兵器之一,但形制不完备,即戈头和矛头分别铸制,然后再联装在木(竹)杆上。春秋晚期,在长江流域的楚吴、蔡诸国,还出现了三米左右的柄上装有两个或三个戈头的戟,称为“多果
(戈)戟”,是重要的车战兵器。战国时期,戟基本上取代了戈,为五兵之一。战国末年,冶铁技术的发展催生了钢铁铸造的戟。戟由“十”字形进化为“卜”字形,故称“人字铁戟”。西汉以后,戟的“援”由平直变为弧曲上翘,进一步增强了前刺的杀伤力。三国时期,戟的种类增多,有长戟、手戟、双戟等。晋代,长兵重矛枪,戟已降为仪仗之器,军士均执枪,而不执戟了。唐代时戟广用于舞具。
火统 火统 元代和明代前期对金属管形射击火器的通称。又称火筒。现代枪炮的“祖先”。 火铳(chog)通常分为:单兵用的手铳、城防和水战用的大碗口铳、盏口铳和多管统等。火铳是中国古代第一代金属管形射击火器,标志着火器发展的新阶段。依据南宋火枪尤其……查看详情
红衣大炮 红衣大炮 红夷炮是中国明清时期从欧洲传人的大型前装火炮的通称。因清廷忌讳“夷”而改为红衣大炮。真正把其发射与制造技术传入中国的是利玛窦、汤若望等耶稣会传教士。炮的口径很大,管壁较厚,从炮口至炮尾逐渐加厚,能承受较大的膛压。 明末,……查看详情
八卦阵 八卦阵 八卦阵正名为九宫八卦阵,是按照文王八卦方位图设计的,包括群英、长蛇、卧龙、十面埋伏等,相传是三国时期诸葛亮按照九官八卦方位和五行生克原理布成的作战阵图。它实际上是利用八卦,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和所谓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查看详情
连弩 连弩 装有连射机构的连弩始见于东汉班固撰《汉书·李陵传》:“发连弩射单于。”三国时期,诸葛亮改制的损益连弩,称作元戎弩,一次能发射十支箭,火力很强,大量装备蜀国部队,“一弩十矢俱发”,但是体积、重量偏大,单兵无法使用,主要用来防守城……查看详情
五行阵 五行阵 五行阵是我国较为古老的一种战阵,它产生于井田制上建立起的军事制度。一井用四条道路分开,产生九块田地,其中中间的一块为公田,其余八块归属不同八个家。以前、后、左、右、中五处用作布阵,四个角落作为空地,即构成五行阵,又名五军阵……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