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远
慧远东晋高僧。慧远(334一416),俗姓贾,雁门楼烦(今山西省太原)人。二十一岁师事道安,皈依佛门,成为道安门下之上首,精于般若性空之学。二十四岁开讲《般若经》,引用《庄子》的义理来作为比喻说明,听众桃然明白。道安称赞他说:假使佛教的道理能够流传中国,恐怕真要靠慧远了!后来告别道安,住在庐山东林寺,聚众讲学,遂使庐山成为当时南方佛教的中心。
他曾派遣弟子赴国外求法,招徕西域僧人翻译佛经,推动了毗昙学、禅学和律学典籍的流传。与鸠摩罗什的“关河之学”来往密切,开展了南北佛教的切磋交流,对尔后佛教的发展、学派和宗派的形成影响颇大。其在庐山实行化兼道俗、结交权贵的宗教活动,维护和隆兴了当时的佛教。
慧远佛学思想的主要代表,除了已佚的《法性论》外,尚存有《沙门不敬王者论》、《明报应论》、《三报论》和《大智度论钞序》等。他的宗教思想,是以佛教为主,玄教和儒教为辅,并且将其融会贯通。他还首倡弥陀净土和念佛三昧,主张禅、智并重,对其后净土宗、天台宗和禅宗的形成有重大影响。在庐山三十余年,培养了大批弟子,名僧几近二十人。其对佛教的贡献,在中国佛教史和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庐山的东林寺和慧远的讲经台等,成为佛教徒瞻仰或寻踪的圣地。
司马承桢 司马承桢 唐代著名道士,道教理论家。司马承祯(647一735),字子微,法号道隐,河内温人(今河南温县)。生于官宦世家,自少笃学好道,无心仕宦,而喜作方外游。师事嵩山道士潘师正,深得赏识,受上清经法及符箓、导引、服饵等道术。后遍游名山,……查看详情
吕洞宾 吕洞宾 原名吕岩,又名岩客,字洞宾,号纯阳子、回道人,河中府永乐镇(今山西芮城县)人。他生于世代官宦之家,自幼熟读经史,或说他曾在唐宝历元年(825)中了进士,还当过几天地方官吏。 后来,他因厌倦乱世颠沛,便抛弃功名富贵,散尽万贯家产,……查看详情
法显 法显 东晋高僧。法显(334一420),俗姓龚,平阳郡武阳(今山西省襄丘县)人。 三岁时出家为沙弥,二十岁受比丘戒。他为人志行明敏,仪执肃整,学问精深,常慨叹律藏传译未全,立志西行求法。东晋隆安三年(399年),年已六十五岁的法显,偕同慧景、道整……查看详情
陈抟 陈抟 五代宋初著名道教学者。陈抟(871一989)字图南,自号扶摇子,赐号希夷先生。亳州真源人(今安徽毫州),与老子同乡。直到五岁方能说话,便聪悟过人。十五岁便能精通儒道医典、诗礼书数。后来散尽家业,分给穷人,只带了一个石铛,游行天下,歌乐……查看详情
僧肇 僧肇 东晋著名僧人,中国佛教哲学的奠基者之一。僧肇(384或374414),俗姓张,京兆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原本崇信老庄,及读《维摩诘经》而幡然悔悟,即出家皈依佛门。后师事鸠摩罗什,深得“三论”要旨,成为“什门四哲”之一。擅长佛学般若理论……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