傩
傩古代以乐舞驱鬼祭典的一种形式。源于巫文化,在周代的宫廷乐舞中占有一定地位。后来逐渐发展成娱乐性的民间舞蹈,广泛流行于江西、广西、湖南、湖北、贵州、安徽等地。早在殷墟甲骨卜辞中就有关于傩的记录,较早记录傩舞表演情况的为《后汉书·礼乐志》:傩祭在腊日前一日举行,由一百二十名十岁以上、十二岁以下的少年着黑衣、红头巾,手持拨浪鼓;另有十二人披兽皮、戴毛角,扮作“十二神”:领队的主将称“方相氏”,头戴有四只眼睛的面具,披熊皮,一手执戈,一手举盾。傩祭多在夜间举行,其时,到处燃灯、放爆竹。方相氏率领队伍,击鼓吹号,高唱驱傩歌。宋代跳“方相舞”和“十二兽”舞蹈,以驱逐假想中的恶鬼。自汉至唐,傩舞面貌无大改变。宋代以后,雄舞增加了娱人成分,并逐渐向戏剧化的方面发展。对近世民间音乐、舞蹈、歌舞戏剧等均有重要影响。至今流行于安徽省一些地方的傩戏,即其遗风。
唐三彩 唐三彩 唐代铅釉陶器,由于表面施釉以黄、绿、白三色最为常见,因此称为唐三彩,三彩也有多彩的意思。目前所知,生产三彩的窑址有巩县窑、邢窑、铜川黄堡窑和邓窑,都是在生产瓷器的作坊里生产。 唐三彩以白色粘土为原料,用含有铜、铁、锰、钴等元……查看详情
《霓裳羽农曲》 《霓裳羽农曲》 《霓装羽衣》是唐代大曲中的法曲名作,为大型乐舞套曲。音乐情调幽雅清丽,表现了虚无飘逊、美妙神幻的境界。舞蹈是根据乐曲编排的,有独舞、双人舞和群舞等形式,白居易《霓裳羽衣歌》,详细描述了这套大曲的曲式结构和音……查看详情
饾版 饾版 饾版为一种套版印刷技术,是按照彩色绘画原稿的用色情况,经勾描分版,将每一颜色分别雕刻一版,依照从浅到深,从淡到浓的顺序依次套印,从而完成接近于原作的印刷品。明末胡正言对这一技术的试验、推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主持雕印的《十竹斋……查看详情
青花 青花 即青花瓷器,又名“釉下蓝”、“釉里青”、“白釉蓝花”。其制作过程为:用钻料在未经素烧的坯体上绘样后,施一层透明釉,放入窑中,在高温下一次烧成,釉下便呈现出蓝色花纹。青花瓷早在唐代就已出现,由于唐宋时出土较少,其全貌不甚清楚。元……查看详情
乐府 乐府 乐府是汉代管理音乐的一个宫廷官署。在西汉哀帝之前,乐府是朝廷常设的音乐管理部门,执掌天子及朝廷平时所用的乐章,它不是传统古乐,而是以楚声为主的流行曲调。在武帝时期,乐府得到扩充和发展,其职能进一步强化,它除了组织文人创作朝廷所……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