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玉-中国古代音乐表演

时间:2024-11-10 08:08:07关键词:治玉,音乐表演

治玉

治玉治玉,又称琢玉、碾玉,就是把采来的玉料加工为精美玉器的过程。“玉不琢,不成器。”一块玉材,需经过特殊的加工处理,才能成为一件让人喜爱的器物。从这句话亦可见“琢”是治玉的主要技法。

古代制玉技法,源于制作石器。上古时期,先民在打制、使用石器时,就逐渐发现了一些治玉的工具和技法。玉的硬度较高,必须用更高硬度的石头才能加工它,而同一座山上的石材硬度大体一致,无法使用,所以必须是“他山之石”。而所谓的“他山之石”,就是治玉的砺石。《诗经》中说:“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切、磋、琢、磨,概括了古代加工玉器的基本方法。切,就是把璞玉从石头里切割出来。然后对着璞玉设想需要加工成什么形状,有了构思,把需要琢磨的部分在璞玉上画出来,然后开始治玉。古时候是用砺石,后来则是用铁制圆盘“铊”为工具,以水和金刚砂为介质,经过铡、鏨、冲、压、勾、顺等工艺,一点一滴把设想好的形状给“琢磨”而出。琢磨之后的玉器表面是粗糙的,还需要“碾磨”,也叫“光亮”、“抛光”,就是用紫胶、木、葫芦、牛皮及铜制的铊子,将玉件表面碾磨平整,使玉件显露出玉材光洁、温润和晶莹的本质来。至此,一件玉器大致完成。在汉代,工匠就发明一种“双钩碾法”的著名琢玉技法,刻纹细如游丝,像头发一般宛转流动,没有一点滞迹,可见技法的高超。

治玉-中国古代音乐表演

宫调-中国古代音乐表演

宫调 宫调 中国传统乐学把音乐实践中音、律、声、调之间的逻辑关系概括起来,用以表明调性范畴的全面情况的基本理论。音乐实践中所用一定音阶(音)的各个音级(声),各相应于一定的律高标准(律),构成一定的调音体系;某一调音体系中的音阶,又都具体……查看详情

《广陵散》-中国古代音乐表演

《广陵散》 《广陵散》 古代著名琴曲。最初为汉、魏时期的相和楚调但曲之一。乐曲的内容是描述战国时聂政刺韩王的故事:聂政的父亲为韩王造剑,因误了期限惨遭杀害。政为父报仇入山学琴,学成后为韩王演奏,在韩王倾听之际,拔剑将其刺死。嵇康因反对司马……查看详情

百戏-中国古代音乐表演

百戏 百戏 又称“角抵戏”,是我国古代艺术表演、竞技、杂伎等多种类型活动的总称。 始于先素的“讲武之礼”,称“角抵”,两汉时改称“百戏”。“百戏”按其内容可分为四类,即竞技类,杂伎类,乐舞类,口技类。根据有关文献记载和汉墓出土文物资料可知,……查看详情

造像-中国古代音乐表演

造像 造像 古时为人祈福,经常在僧寺或崖壁间用石头、木头、金属等刻成佛像,或泥塑成像,称为造像,又称造象。大体以石刻为主,也称石造像。造像出现的时间,大体在东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国之后。一般可分为个体石造像和造像碑两种:前者直接以石造像,主像……查看详情

生旦净末丑-中国古代音乐表演

生旦净末丑 生旦净末丑 京剧角色的行当。早期分为生、旦、净、末、丑、武行、流行(龙套)七行,以后归为生、旦、净、丑四大行,每一种行当内又有细致的进一步分工。 “生”是除了大花脸以及丑角以外的男性角色的统称,又分老生(须生)、小生、武生、娃娃……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