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利论-中国古代经济观点

时间:2024-11-10 06:26:02关键词:义利论,经济观点

义利论

义利论“义利”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经济范畴和哲学范畴。“利”是利益,泛指包括经济活动在内的求利活动。“义”指某种行为规范。不同时代不同学派对“义”和“利”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有不同的解释,义利之辩持续了两千余年。

早在西周春秋时期,晋人丕郑和齐人晏婴就先后提出“义以生利”和“义,利之本也”的观点。儒家继承了这些观点。孔子承认求利之心人人皆有,但认为求利活动必须以“义”来制约,把“义”放在首位。他的所谓“义”是由费族统治者的礼制所规定并体现“礼”的精神的行为规范。他又提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把义利观和阶级分野联系起来。这种义利观经孟子、董仲舒等人的进一步发展,在汉武帝独尊儒术的背景下,遂成为中国古代主流观念之一。其中,董仲舒“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论点,被后儒引作存义去利、讳言财利的理论根据,成为妨碍经济发展的僵化教条。

与这种主流义利观并存的,还有荀子义利并重、墨家的义利同一、《管子》的利以生义、道家的义利两弃、法家的重利轻义、司马迁的“人富而仁义附焉”等观点。宋代,一些地主阶级思想家如王安石、苏洵、叶适、陈亮等,质疑主流的义利观,用功利主义解释义利关系,认为两者是相互为用的。鸦片战争以后,许多人为谋求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大讲求利,批判顽固派贵义贱利的教条。

义利论-中国古代经济观点

轻重论-中国古代经济观点

轻重论 轻重论 中国古代著作《管子》中以商品流通过程为研究对象的货币价格理论。,《管子·轻重篇》主要讲商品流通、货币流通和价格的关系。后人凡是讲到轻重理论或轻重之学,都是指《管子》的轻重理论。 战国中后期,各诸侯国内商品货币经济有了较大发展……查看详情

义利论-中国古代经济观点

义利论 义利论 “义利”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经济范畴和哲学范畴。“利”是利益,泛指包括经济活动在内的求利活动。“义”指某种行为规范。不同时代不同学派对“义”和“利”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有不同的解释,义利之辩持续了两千余年。 早在西周春秋时期,晋……查看详情

贵粟论-中国古代经济观点

贵粟论 贵粟论 贵粟论是主张提高粮食地位或农产品价格以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思想。我国古代有许多人主张贵粟。战国时商鞅在秦国采取了提高粟价、奖励农耕等一系列具体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然而,对后世影响最大、最具有典型性的贵粟论者是西汉时期的思……查看详情

节用论-中国古代经济观点

节用论 节用论 就是节制消费的观点。为中国历史上重要的经济思想,不但是持家治生的原则,而且是治国理财的原侧。 先秦时期儒、道、墨、法各家代表人物无不强调节用,把“节用”和“强本”(努力生产)视为经济持续发展的两个支撑点。如儒家孔子提倡国家节……查看详情

富民论-中国古代经济观点

富民论 富民论 中国古代主张藏富于民的经济思想。其基本内容是减轻人民的赋税负担,使人民富足,国家安定。 儒家鼻祖孔子坚决反对重税搜刮民财,主张敛从其“薄”。《大学》认为,人民的富足关系着国家的存亡,“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孟子把薄税敛、……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