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税法
两税法唐代后期开始实行的以资产为依据每年夏秋两季征收地税和户税的赋税制度。唐德宗建中元年(780),杨炎奏准实行两税法。其主要内容是:①将原来分别征课的租庸调、户税、地税及各项杂赋,统一以户税为计征基础加以简并。税目基本上保留户税和地税两种,一年分夏秋两次征收,夏税到六月止,秋税到十一月止,废除了原来多种税多次征收的扰民制度。②征收对象由人丁改为户,不论土著户或寄居户,均在现住州县建立户籍;不论是否课丁均按财产多寡分九等课税。③除“田亩之税”部分仍按规定交纳谷粟外,其余各税一律折合货币交纳,减少了实物课征之繁。此外,原来的庸并入两税后,政为赋税代替摇役,人们可以钱代役免除正规摇役,劳役租税的形式变成货币租税了。④税收总额由国家控制,然后分摊到各地按户等差别征收。
两税法在唐代均田制瓦解和租浦调制破坏的情况下推行,有利于改善财政极端混乱的状况。它把各种杂税合并统一征收,简化了税制,便利了人民。废除了人丁为本的不合理税制,改按各户的贫富等级征课,使纳税负担趋于合理。它整顿了财政制度,削弱了地方权力,加强了中央控制。两税制顺应了唐中叶以后商品货币经济增长和人身依附关系减弱的经济发展新趋向,因此后来虽屡遭非雅,仍存而不废。明朝的一条鞭法和清朝的摊丁入亩,都是沿着两税法的方向前进的。
租庸调 租庸调 唐代前期在均田制的基础上向受田课丁征收田租、户调和力庸的赋役制度。武德二年(619)和武德七年(624)先后两次颁布租庸调法。其法:每丁每年向国家输粟二石,为租;输绢二丈、绵三两,为调;服役二十日,称正役,不役者每日纳绢三尺,为庸……查看详情
漕运 漕运 秦汉以后历朝政府从各地调拨粮食运送到京都或其他地方的一种物流形式。由于主要依靠天然河道和人工运河运输,故称漕运,所运粮食即称漕粮;实际上除河运外,还有陆运、水陆联运,后来还有海运,也都统称为漕运。秦汉形成统一的中央集权封建帝国……查看详情
两税法 两税法 唐代后期开始实行的以资产为依据每年夏秋两季征收地税和户税的赋税制度。唐德宗建中元年(780),杨炎奏准实行两税法。其主要内容是:①将原来分别征课的租庸调、户税、地税及各项杂赋,统一以户税为计征基础加以简并。税目基本上保留户税和……查看详情
摊丁入亩 摊丁入亩 雄丁入亩是清政府将丁银(人头税)并入田赋征收的一种赋税制。清政府于康熙五十一年(1712)正式命令以康熙五十年的人丁(24621324人)和丁银(359万两)作为定数,以后增加人丁,永不加赋,定数之中的丁口如有缺额,以新增的人丁抵补。人丁……查看详情
市舶制 市舶制 中国古代管理海外贸易的制度。始于唐,历经宋、元、明数朝。 唐朝实行对外通商贸易的开放政策,唐玄宗开元二年(714),在广州设置市舶使专管海外贸易。由于唐朝已有禁榷制度,外国船只抵港后,要把货物样品呈送给市舶使,市舶使派人对货物进……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