漕运-中国古代经济制度与措施

时间:2024-11-10 05:59:06关键词:漕运,经济制度与措施

漕运

漕运秦汉以后历朝政府从各地调拨粮食运送到京都或其他地方的一种物流形式。由于主要依靠天然河道和人工运河运输,故称漕运,所运粮食即称漕粮;实际上除河运外,还有陆运、水陆联运,后来还有海运,也都统称为漕运。秦汉形成统一的中央集权封建帝国,适应对内统治和对外防御与拓展需要而建立的庞大官僚机构和军队所需之大量俸饷,已不能就地获得完全解决,在商品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必须由政府征发民力物资,组织长途调运,漕运遂由此而产生。西汉漕运形成制度,主要是把关东漕粟运往首都所在的关中,汉武帝还为此开凿了渭漕渠,漕粮数量由汉初每年几十万石逐步增加,一度达六百万石。隋唐以后,随着全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江南逐渐成为灌粮的主要供应地,漕运路线亦随之变化。隋炀帝开凿通济渠,联结河、淮、江三大水系,形成沟通南北的新漕运通道。唐后期通过汴河运往关中的江准租米成为唐政府命脉所寄。北宋建都汴梁(今河南开封),南北方漕粮分别由汴、黄、惠民、广济四河转送,而汴河运江淮米每年多达五六万石,居首位。元都大都(今北京),更仰赖南方粮食供应,为此在隋代运河基础上接通了从杭州到大都的大运河。但因其中会通河岸狭水浅,不胜重负,江南大量漕粮不得不以海运为主,直到明初。后经明成祖治理,解决了会通河水源不足问题,京杭运河畅通,遂罢海运而专靠河漕,南方八省每年运北京的正粮达四百万石。清承明制,漕运仓储制度更为完善,“岁漕东南莱四百六十余万石”至京师地区。漕运维持封建国家的运转,但它依靠行政调拨,耗费民力,成为人民的重担。历代政府都进行过一些改革。后来隨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漕运已非必需,终于在1901年由清政府下令停办。

漕运-中国古代经济制度与措施

禁榷-中国古代经济制度与措施

禁榷 禁榷 国家对重要资源和产品实行垄断性经营或专卖,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经济政策。“榷”的原义是独木桥,引申为专利、专卖、垄断。禁榷就是由官府垄断,不许别家经营。禁榷的对象主要是盐、铁、茶、酒以及铸钱等直接关系国计民生和获利丰厚的生产部门。……查看详情

漕运-中国古代经济制度与措施

漕运 漕运 秦汉以后历朝政府从各地调拨粮食运送到京都或其他地方的一种物流形式。由于主要依靠天然河道和人工运河运输,故称漕运,所运粮食即称漕粮;实际上除河运外,还有陆运、水陆联运,后来还有海运,也都统称为漕运。秦汉形成统一的中央集权封建帝国……查看详情

均田制-中国古代经济制度与措施

均田制 均田制 北魏至唐由政府“均给天下民田”的土地管理制度。开始于孝文帝太和九年(485)的均田令。北魏统一北中国后,北方因长期战乱形成大量无主荒地,豪族恃势荫冒占荒,回乡农民得不到必要耕地,土地关系紊乱,赋源枯竭。对此,北魏政府整理户口,……查看详情

屯田制-中国古代经济制度与措施

屯田制 屯田制 中国历代政府组织军民在国有土地上的垦耕活动和生产组织形式。它起源于汉王朝抗御北方游牧民族的需要。早在汉文帝时,晁错就建议募民塞下垦耕御边,被批准实行。汉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击败匈奴后,开始大规模的边防屯田:从河套到河西酒泉……查看详情

一条鞭法-中国古代经济制度与措施

一条鞭法 一条鞭法 一条鞭法是明朝中叶以后张居正改革推行的一项赋役制度。即把各州县的田赋、杂税和差役合并归一,去繁从简,统一征收;课税的主要对象由人丁改为田亩,各项赋税、差徭均摊到地亩中去,计亩征银;征收方法,徭役由官府雇募,除去潜粮、白……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