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中国古代岁时节令

时间:2024-11-10 05:08:02关键词:春节,岁时节令

春节

春节春节,古称“元旦”,指农历新年的第一天,即正月初一,“元”者始也,“旦”者晨也。辛亥革命后,因改用公历纪年,遂以公历元月一日为“新年”,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正式规定公历元月一日称“元旦”,农历正月初一称“春节”。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民间俗称“过年”,起源于古老的农业祭祀,“年”的原始意义是指作物成熟。春节正式形成在汉代,这和历法的完备有密切关系。汉武帝命司马迁、落下因、邓平等作《太初历》,定夏历正月为岁首,每年的正月初一为元且,一直沿用至今。春节虽以正月初一为节,但年事的准备一般从“腊八”就已开始,中间有腊月二十三的祭灶,民间称为“小年”,紧接着是除夕,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后,才算过完年。节前家家户户要扫尘,节临要贴门神、年画、春联、挂签,除夕要请神、祭祖、吃年夜饭、守岁,初一至初五要拜年、串亲戚、送贺年贴等等。在古代春节期间会举行大规模的驱傩活动,驱除疫疾厉鬼,祈祷人畜平安、五谷丰登,还会举办各种花会、赛会和庙会,以及舞狮、耍龙灯、跑旱船、踩高跷等娱乐竞技活动。所有这一切无不充满吉祥喜庆的气氛和浓浓的人情味。

春节-中国古代岁时节令

春节-中国古代岁时节令

春节 春节 春节,古称“元旦”,指农历新年的第一天,即正月初一,“元”者始也,“旦”者晨也。辛亥革命后,因改用公历纪年,遂以公历元月一日为“新年”,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正式规定公历元月一日称……查看详情

重阳-中国古代岁时节令

重阳 重阳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亦称“重九节”、“茱萸节”、“登高节”、“九月九”、“菊花节”等。《易经》以“阳爻为九”,将九定为阳数,两九相重,故名“重阳”。 据东晋·葛洪《西京杂记》,至迟在西汉时重阳节已成了固定节日,并有了佩茱萸、饮……查看详情

除夕-中国古代岁时节令

除夕 除夕 农历一年中的最后一天或最后一晚,又称“除夜”、“年三十”、“大年夜”。“除夕”二字,最早见于东汉应劭《风俗通义》卷八:“常以腊除夕饰桃人,垂苇茭,画虎于门,皆追效于前事,冀以御凶也。”其原意为驱邪求福除恶鬼,故把这夜称除夕。汉……查看详情

端午节-中国古代岁时节令

端午节 端午节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是为“端五”或“重五”,古代“午”与“五”相通,又曰“端午”或“重午”。古时其日有用兰草汤沐浴之俗,故又称“沐兰节”。道教称“地腊节”,唐宋时称“天中节”、“端阳节”,明清时北京称“五月节”、“女儿节……查看详情

七夕-中国古代岁时节令

七夕 七夕 七夕,农历七月初七,亦称“乞巧节”、“女儿节”等。七夕节的形成源于牛郎织女的传说。织女是天帝的女儿,心灵手巧,能织成云霞般的锦绣天衣。天帝(或日王母)怜其独居,把她嫁给河西牵牛,织女出嫁后遂废机不织。天帝大怒,责令织女回河东,……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