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
七夕七夕,农历七月初七,亦称“乞巧节”、“女儿节”等。七夕节的形成源于牛郎织女的传说。织女是天帝的女儿,心灵手巧,能织成云霞般的锦绣天衣。天帝(或日王母)怜其独居,把她嫁给河西牵牛,织女出嫁后遂废机不织。天帝大怒,责令织女回河东,答应他们一年相会一次。后经民间反复加工及长期的口头流传,形成了美丽的神话故事,并对七夕乞巧节的形成产生了很大影响。汉以后逢七夕之夜,人们都要纷纷出门坐看牵牛织女星,同时还有穿针、曝衣之俗。据说古时在七夕之夜,妇女们用彩线穿七孔针,设香案,上置瓜果,向织女乞巧。如果夜里有喜子(蜘蛛)结网于瓜果上,就被认为得到了织女的青睐,必然乞得心灵手巧。直至近代,七夕仍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
中秋 中秋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仲秋”、“八月节”因中秋月为团圆之象征,而此日又有亲人团聚之俗,故亦称“团圆节”。中秋节始于唐代,节俗主要有祭月、拜月、泛舟赏月、登台观月、吃月饼、赏桂、观潮等。 南方民间中秋……查看详情
花朝节 花朝节 花朝节,又称“百花节”。相传为百花生日,节期因地域不同而各异,以农历二月十二日之说居多。花朝节起自唐代,相传女皇武则天在严冬因睹梅花盛开,突发奇想,写成一首催花诗:“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百花果……查看详情
春节 春节 春节,古称“元旦”,指农历新年的第一天,即正月初一,“元”者始也,“旦”者晨也。辛亥革命后,因改用公历纪年,遂以公历元月一日为“新年”,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正式规定公历元月一日称……查看详情
除夕 除夕 农历一年中的最后一天或最后一晚,又称“除夜”、“年三十”、“大年夜”。“除夕”二字,最早见于东汉应劭《风俗通义》卷八:“常以腊除夕饰桃人,垂苇茭,画虎于门,皆追效于前事,冀以御凶也。”其原意为驱邪求福除恶鬼,故把这夜称除夕。汉……查看详情
腊八 腊八 腊八,农历十二月初八,是我国古代民俗化的宗教节日,为古时“腊日”之一。先秦时“腊”本是一种祭礼,指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腊祭百神。祭百神需用猎获的禽兽,以析福求寿,避灾迎样,故腊祭即猎祭,古代腊、猎相通。汉代腊行于农历十二月,故……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