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中国古代岁时节令

时间:2024-11-10 04:59:02关键词:腊八,岁时节令

腊八

腊八腊八,农历十二月初八,是我国古代民俗化的宗教节日,为古时“腊日”之一。先秦时“腊”本是一种祭礼,指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腊祭百神。祭百神需用猎获的禽兽,以析福求寿,避灾迎样,故腊祭即猎祭,古代腊、猎相通。汉代腊行于农历十二月,故后世以十二月为腊月。南北朝时,始改为十二月初八,谓之“腊八节”。腊日或腊前一日有击鼓之俗,据说有驱疫作用。东汉后佛教传入,腊八又与佛数传说结合,成了佛教节日,称“成道节”、“佛成道日”。据传,释迦牟尼成佛之前,曾修苦行多年,饿得骨瘦如柴,决定放弃修行,此时遇见一牧女送他乳糜,食后体力恢复,后端坐菩提树下沉思,于十二月八日得道成佛。为纪念此事,佛歡徒于每年腊月八日以米和果物煮粥供佛,称为“腊八粥”。此后吃腊八粥遂演变为中国民间的习俗。宋代周密《武林旧事》:“八日,寺院及人家用胡桃、松子、乳蕈、柿栗之类做粥,谓之腊八粥。”今北京、东北、胶东、江浙、河南、皖中等地仍保留着过节吃腊八粥的习俗。

腊八-中国古代岁时节令

春节-中国古代岁时节令

春节 春节 春节,古称“元旦”,指农历新年的第一天,即正月初一,“元”者始也,“旦”者晨也。辛亥革命后,因改用公历纪年,遂以公历元月一日为“新年”,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正式规定公历元月一日称……查看详情

端午节-中国古代岁时节令

端午节 端午节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是为“端五”或“重五”,古代“午”与“五”相通,又曰“端午”或“重午”。古时其日有用兰草汤沐浴之俗,故又称“沐兰节”。道教称“地腊节”,唐宋时称“天中节”、“端阳节”,明清时北京称“五月节”、“女儿节……查看详情

七夕-中国古代岁时节令

七夕 七夕 七夕,农历七月初七,亦称“乞巧节”、“女儿节”等。七夕节的形成源于牛郎织女的传说。织女是天帝的女儿,心灵手巧,能织成云霞般的锦绣天衣。天帝(或日王母)怜其独居,把她嫁给河西牵牛,织女出嫁后遂废机不织。天帝大怒,责令织女回河东,……查看详情

花朝节-中国古代岁时节令

花朝节 花朝节 花朝节,又称“百花节”。相传为百花生日,节期因地域不同而各异,以农历二月十二日之说居多。花朝节起自唐代,相传女皇武则天在严冬因睹梅花盛开,突发奇想,写成一首催花诗:“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百花果……查看详情

除夕-中国古代岁时节令

除夕 除夕 农历一年中的最后一天或最后一晚,又称“除夜”、“年三十”、“大年夜”。“除夕”二字,最早见于东汉应劭《风俗通义》卷八:“常以腊除夕饰桃人,垂苇茭,画虎于门,皆追效于前事,冀以御凶也。”其原意为驱邪求福除恶鬼,故把这夜称除夕。汉……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