凶礼
凶礼凶礼是哀悯吊唁忧患之礼,《周礼·春官·大宗伯》日:“以凶礼哀邦国之忧。”郑玄注云:“哀”是“救患分灾”之意,是以实际措施抗灾救患,不限于表达哀阀之情。凶礼主要有丧礼和荒礼两大类,细分则有丧礼、荒礼、吊礼、检礼、恤礼等五种。丧礼以哀死亡,通过对死者遗体的处理来表达对死者的橄爱之情。荒礼以哀凶札,指自然灾害引起歉收、饥馑和瘟疫后,国家为救荒而采取的政治礼仪措施。《周礼·地官·大司徒》较为全面地提出了救荒的十二项对策:散利,薄征,缓刑,弛力,舍禁,去几,省礼,杀哀,蕃乐,多婚,索鬼神,除盗贼。吊礼以哀祸灾,指遭遇水火、地震等灾祸后,派遭使者前往吊问。对于在灾祸中死亡的民众,政府往往会赐给棺木或丧葬钱。橹札以哀围败,指邻国遭遇外来侵略或内部动乱,蒙受重大经济、财产、人员损失,兄弟之邦凑集钱财、物品予以救助,使之尽快恢复正常秩序。恤礼以哀寇乱,指邻国遭遇内乱外患,派遣使者前往慰问存恤。救荒赈灾是凶礼的核心内容,体现了古代相守互助的精神。
墓庐 墓庐 古代父母或师长去世后,其子或学生服丧期间在墓旁搭筑小屋,居住其中以守护坟墓,叫做墓庐。此风俗早在周代就有。《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死后葬于鲁城北泗上,弟子皆服三年,三年心丧毕,相决而去。唯子贡庐于冢上,六年乃去。汉魏之时,庐……查看详情
丧礼 丧礼 丧礼指丧葬活动中举行的仪礼,指对死者殓殡典馔和拜踊哭泣的种种仪式礼节。《周礼·大宗伯》曰:“以丧礼衰死亡。”先秦文献中记载周代士阶层以上的丧礼制度已有比较完备的形态,且等级分明,连关于死的说法都尊卑有别。《礼记·曲礼下》日:“天……查看详情
斋戒 斋戒 斋戒指古人于祭祀之前,沐浴更衣,不饮酒,不吃荤,独居,以示诚敬的行为。斋戒又分为“斋”与“戒”。“斋”又称致斋;“戒”又叫散斋。致斋宿于内室,散斋宿于外室,古代天子或诸侯主要住宿地称“正寝”,里面还有内室。平时致斋,患病或无重……查看详情
凶礼 凶礼 凶礼是哀悯吊唁忧患之礼,《周礼·春官·大宗伯》日:“以凶礼哀邦国之忧。”郑玄注云:“哀”是“救患分灾”之意,是以实际措施抗灾救患,不限于表达哀阀之情。凶礼主要有丧礼和荒礼两大类,细分则有丧礼、荒礼、吊礼、检礼、恤礼等五种。丧礼以……查看详情
吉礼 吉礼 吉礼是指祭祀之礼,古人祭礼为求吉祥,故称吉礼。《周礼·春官·大宗伯》云“以吉礼事邦国之鬼神示(祇)”,将祭礼对象分为人鬼、天神、地祇三类,每类之下又细分若干等。天神之祭主要包括祭祀昊天上帝、日月星辰、司中司命(星名)、风伯雨师等……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