斋戒
斋戒斋戒指古人于祭祀之前,沐浴更衣,不饮酒,不吃荤,独居,以示诚敬的行为。斋戒又分为“斋”与“戒”。“斋”又称致斋;“戒”又叫散斋。致斋宿于内室,散斋宿于外室,古代天子或诸侯主要住宿地称“正寝”,里面还有内室。平时致斋,患病或无重大事情时都宿于正寝,因斋戒要独居。散斋地是在正寝之外的室内居住。致斋时要求五思。《礼记·祭义》:“思其居处,思其笑语,思其志意,思其所乐,思其所嗜。”主要为使心地纯敏、集中。散斋七日,停止参加一切娱乐活动。也不参加吊丧礼,因为哀乐会“失正”,导致“散思”。斋戒时对食物的禁忌为“不吃荤”,“荤”在西汉以前不是指的鱼肉荤腥,而是忌食有辛味臭气之食物,斋戒时忌食荤物,主要是为了防止在祭祀时口中发出臭气,对神灵、祖先有所亵读。把斋戒与素食联系起来是佛教盛行之后即东汉以后的事情。
棺椁 棺椁 棺椁是装殓死者遗体的葬具。棺,指死者贴身的内棺,椁,指套在外层的外棺。最早的棺是瓦制的,商代以后才用木棺。《礼记·檀弓上》载周代“天子之棺四重”,郑玄注曰:“尚深邃也。诸公三重,诸侯再重,大夫一重,士不重。”天子之棺除贴身内棺……查看详情
凶礼 凶礼 凶礼是哀悯吊唁忧患之礼,《周礼·春官·大宗伯》日:“以凶礼哀邦国之忧。”郑玄注云:“哀”是“救患分灾”之意,是以实际措施抗灾救患,不限于表达哀阀之情。凶礼主要有丧礼和荒礼两大类,细分则有丧礼、荒礼、吊礼、检礼、恤礼等五种。丧礼以……查看详情
墓庐 墓庐 古代父母或师长去世后,其子或学生服丧期间在墓旁搭筑小屋,居住其中以守护坟墓,叫做墓庐。此风俗早在周代就有。《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死后葬于鲁城北泗上,弟子皆服三年,三年心丧毕,相决而去。唯子贡庐于冢上,六年乃去。汉魏之时,庐……查看详情
斋戒 斋戒 斋戒指古人于祭祀之前,沐浴更衣,不饮酒,不吃荤,独居,以示诚敬的行为。斋戒又分为“斋”与“戒”。“斋”又称致斋;“戒”又叫散斋。致斋宿于内室,散斋宿于外室,古代天子或诸侯主要住宿地称“正寝”,里面还有内室。平时致斋,患病或无重……查看详情
礼器 礼器 礼器是古代举行祭祀、宴飨、征伐及丧葬等礼仪活动中使用的器物,用来表明使用者的身份、等级与权力,即所谓“藏礼于器”。礼器是在原始社会晚期随着氏族贵族的出现而产生的,多为玉器,如璧、琮、圭、章等。商周之后青铜器开始大量进人礼器的行……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