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启蒙的人
吴哥窟和专门祭祀印度教毗湿奴神的吴哥通王城不同之处,在于它是一座佛教圣地。
入口处的巨大面像并非印度教的神明,而是在高棉被称为四面佛的佛教神(别处的佛教徒称其为“阿瓦罗迦提瓦拉”能眼观八方之神。神圣沉思般又同时带有男性力量和女性面容的面像,被视为就是GEA5E耶跋摩二世本人吴哥通王城的建造者。学者们同意GEA5E耶跋摩二世以四面佛自许的说法:他是一名热情的佛教徒。宽恕之神和主宰世界之神四面佛是在他当政时期最广为用以崇拜的神明。
菩萨概念是佛教“摩诃衍那”(意为“伟大媒体”)学派的中心思想。该学派认为灵魂可经过无数次的重生不断演化,直到最后摆脱可悲的物质束缚。经文中有如下的一段对话:
国王问道:“有人会在死后无法再重生吗?”
长者回答:“有些人可以,有些却不行”。
“他们各是哪些人呢?”
“陛下,心中仍腐败者会获得重生,反之则不会”。
“那么你呢?”
“陛下,若我心中仍有牵挂,则我将再获重生。若我心中无牵无挂,则不会再转生为人”。
心中的牵挂必须在虚幻之城“桑撒拉”(SAMSARA,轮回之意)中破除。灵魂必须在此一物质形态的世界历经不断自我修炼和净化,以期于最后能达到“等持”境界完全的自我收敛,最精神集中的最高境界。是人在具备肉身的生前能够达成的境界。是要想自生死循环中解放必须先达成的境界。
根据摩诃衍那学派的说法,有一些菩萨基于无私和对人类的热爱,会延后自己成仙的时间,一再转世到人间并以教师的身份教导人类脱离生存之苦。
所谓的菩萨就是即将成佛者,而佛指的乃是已大彻大悟之人。不愿成佛的菩萨也可以转化为肉身帮助人类,尤其是在特殊需要出现之时:
佛家相信每隔几千年才会有一名成佛者出现。之所以会如此,乃是因为不愿让人类在长时间内孤立无援。为了保存纯正教义,菩萨们会再现身于人世……
印度教和佛教菩萨之间虽各有不同,但亦有相似之处。如富有宽恕之心的“阿瓦罗迦提瓦拉”,就与印度教的毗湿奴神概念相同。两者都有自我再生的能力,拥有不朽之身和满怀知识,也都选择下凡帮助人类度过精神和肉体危难。除此之外,印度教中的“迦尔起”也和佛教中的“摩陀那耶也很类似,它们都是来到人间清除邪魔并且重新提倡纯正的古代教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