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王也有母女同巢
分蜂后的老蜂王群,即变为一个充满生机的新群。经过“分蜂、迁飞”,工蜂积极地喂老蜂王。老蜂王又进入了一个产卵盛期;筑巢工蜂积极地在新居里建造出大批新巢脾;外勤工蜂积极地采回大量的花蜜和花粉;内勤工蜂酿造出大批蜂蜜和蜂粮;青年工蜂积极地用蜂王浆喂蜂王和幼虫,在20天以后,蜂群中又涌现出大批新工蜂……。总之,从各个方面看,这群蜂都处在朝气蓬勃、生机盎然的新阶段。
在第二代繁殖发生时,老蜂王群和新蜂王群又各自开始培育雄蜂,再各自建造一批王台,培育第三代新蜂王。这样一来,原来的两群又变成了四群或更多。这种形式不断循环往复,周而复始,便形成了整个蜜蜂种族的繁衍和发展的历史。
在外界气候、蜜源等条件不利的时候,蜂群因蜂王年老体弱,培育出的工蜂质量差、数量少、寿命短,因而采集和哺育的能力也弱,蜂群群势也越来越弱。当老工蜂死亡数超过新生的工蜂时,造成了恶性循环,蜂群就一蹶不振,逐渐垮掉。这样的蜂群是真正“老死”的蜂群。
在外界气候、蜜源等条件有利的时候,情况就不同。当老蜂王不能正常行使自己的职责时,工蜂会在巢脾下部建造起一两个王台来(不是蜂群强盛、蜂王健壮而准备分蜂时的七八个甚至十几个王台)。养蜂人称这种王台为“交替王台”。老蜂王打破了以往的惯例:以前,它不见女儿的面就和一半蜜蜂离开了老家;现在,它在女儿出房以后也不离开老家。这样一来,在蜂巢中便出现了同时有两个蜂王的情景。这两个蜂王都互相回避、和平共处地在各自的巢脾上产卵。
这时,老蜂王已年迈体弱,根本无力进行和新蜂王的争斗。处在优越地位的新蜂王不用担心老蜂王会和它争夺王位。不用很久,老蜂王的蜂群就很快衰败下来,整群蜜蜂连同蜂王都会全军覆没。在这种时候,新蜂王对自己年迈的母亲当然也就宽宏大量起来。它允许老蜂王在老家度过晚年。以后,经过几个星期,或者一两个月,老蜂王就悄悄地死去,完成了“和平过渡”式的新陈代谢。
在这样的和平交替中,老蜂王最后会爬出巢门,若将它送进去,它依然会挣扎着爬出来,滚得浑身粘满泥土,慢慢死去。可见,老蜂王和其他老死前的工蜂一样,都避免死在家里。这样就免得增加工蜂搬运尸体的劳动。这也算是对蜂群所作的最后一次贡献。
金色掘地蜂的产卵方式很别致:雌蜂在地面上掘一个洞,在洞中产卵,然后,它就去捕捉一种小蚱蜢,把它们弄死,一只一只地带回到洞中堆积起来,这是给即将出世的小蜂准备的食粮。当雌蜂出去“打猎”时,别的雌蜂就会偷偷钻进这个洞来,同样产卵,同样也去捉小蚱蜢来堆放。占据同一洞穴的两只雌蜂不见面则罢,一旦在洞里狭路相逢,就会拼搏起来。科学家发现,在每次争斗中,胜利者总是在洞中贮藏蚱蜢较多的雌蜂,失败者总是在洞中贮藏蚱蜢少的一方。蜂的神经中枢结构极其简单,还不至于发达到能够数清蚱蜢的只数的地步。可它们对自己付出的“劳动”却有个大致的估计。这种估计决定了雌蜂在争斗中的勇气和持久性,决定了争斗的胜负。
金色掘地蜂的准则是:决不能白花力气。
野生动物争斗的结果,除了取决于动物的体格、争斗的“武器”——牙、爪、角等和策略以外,还取决于其他一些因素。英国利物浦大学动物学家派克指出:决定动物争斗胜负有三大因素:①争斗的手段不同;②争斗目标的价值不同;③所处的环境(在谁的“领土”上争斗)不同。在金色掘地蜂的争斗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第二个因素。
别的野生动物在争斗时也有各自的准则,在上述三因素中各有所侧重。比如牡赤鹿角斗时,身材和角的大小定胜负,掘地大晰蜴争斗时,在谁的洞里发生争斗,谁就获胜,雄性的斑点木蝶最为特别,它们争斗的胜负竟完全取决于哪一方先到达争斗地点,早一步到达的可以稳操胜券,打败迟到的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