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夜航者
蝙蝠是会飞的哺乳动物,身上长着毛,但不是羽毛。与其他哺乳动物一样,雌蝙蝠喂养小蝙蝠。其双翼是由薄膜连接的长着几个极细指头的手。它们长着大而尖的耳朵,并具有在黑暗中确定方向的回声定位的惊人能力。
可以通过它们的面部和嘴巴、毛的长短、耳朵和体积的大小及生活习惯来区别早晨蝙蝠、黄昏蝙蝠和夜晚蝙蝠以及是否是大耳蝠。其毛有浅咖啡色、黄色、白色、灰色、黑色、红色或花色。
蝙蝠以昆虫、花粉、水果、鱼和肉为食,有时甚至靠吸其他动物的血生存。蝙蝠经常躲藏在山洞里、树洞里、植物里和建筑物里。它们是如何适应飞行生活的,至今仍是个谜,因为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蝙蛹化石(距今5000万年)与现在的蝙蝠相似。
科学家们对它们的胚胎发育研究后提出,蝙蝠属翼手目,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第三纪食虫的栖树动物,这种动物为了捕捉到食物,从树的一个枝头跳到另一个枝头。蝙蝠一开始适应飞行很可能是降落伞式的,类似于印度尼西亚会滑翔的松鼠。随着人们弄清了蝙蝠最亲近的家族正是蜘蛛鼠(一种跳跃的食虫栖树动物),这一推测得到了证实。
如果有某种动物最能代表地球上的哺乳动物,这种动物就是蝙蝠。它们是所有景观,从原蛤森林到城市建筑物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通常蝙蝠属小型动物,它们令人难以捉摸。
尽管我们对它们知之甚少,但它们却是离人类很近的动物。多种蝙蝠生活在乡村和城市的屋檐下,躲藏在墙缝里。
它们对于人类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因为它们以昆虫为食,是蛀虫、屎壳螂、苍蝇和蚊子的天敌。仅一只蝙蝠一夜就能吃掉250只昆虫。
还要感谢它们的是,它们散播大量野生植物的种子,使这些植物受精、多产,从而保证了地球上森林层的更新。
蝙蝠面临的主要威胁是,含氯的杀虫剂的污染、住户房屋的烟薰、对老树的乱砍滥伐和不合时宜的来访者闯入山洞。
除了人类对蝙蝠造成威胁外,还有它自身娇嫩的脂弱性。尽管在温暖地区,它们的寿命可达30岁,但在6——7岁成熟之前,雌蝙蝠是不会产崽的,它们通常每年产一仔。
尽管蝙蝠是益兽和具有脆弱性,但人们仍对它们抱有强烈的恐惧和反感。栖息在南美热带地区的吸血蝙蝠靠吸哺乳动物和鸟的血生存,尽管它们只是世界上千种蝙蝠中的少数几种。
栖息在古巴的27种蝙蝠不袭击人类。但它们具有其他危险,如有些蝙蝠是狂犬病毒的携带者。它们在遭到人类的伤害时,也会咬人。
据说,墨西哥山谷里有一种吸血蝙蝠。为弄清这些“吸血鬼”的真面目;美国动物学家曼捏克斯和莫尔率领一个科学考察小组,由当地的印第安人作向导,来到邻近墨西哥的一个小山谷。科学家们穿过岩石缝隙到达了络沙滨诺斯山洞。这座岩洞有20米高,几经曲折,他们走进漆黑洞中,后来来到一个大厅般的岩洞,抬头看去,只见洞壁岩上,有一群小东西在东跳西跃。在灯光下仔细观察,这些小动物能跑善爬,而且还能后肢直立行走呢,它们就是带翅膀的吸血鬼——吸血蝙蝠。
动物学家们查明,在地球上吸血蝙蝠仅分布在美洲热带地区,现在只幸存3种,其中最常见的是叶口蝙蝠。
吸血蝙蝠生活在潮湿的热带森林,也适应较冷山区。跟其他蝙蝠一样,它们的嗅觉和听觉很灵敏,吸血蝙蝠也装备着“回声探测器”。它的攻击战术是,先小心谨慎地飞到袭击对象前,在上空盘旋侦察,再寻找机会下手。别看吸血蝙蝠个子小,却老谋深算。它按照不同攻击对象选择不同的部位吸血。倘若遇到马、牛,它就咬牛马的背部和身体的两边儿;如果遇到鸟类,它就咬鸟的腿,如果遇到猪,它就咬猪的肚子。有人亲跟看到过这样的情景:一只吸血蝙蝠突然飞向地面,用翼钩攀住一只公鸡的腿,后脚着地,鸡走它也走,边走边吸公鸡的血。它袭击人时就更狡猾了,夜深入静时,像幽灵二样,它偷偷潜入有人居住的屋子,飞落在床单上,用冀肘撑着身子,悄无声息地向人爬去。为探听虚实,吸血蝙蝠先对准人的鼻子、面颊轻轻地咬一口,然后慌忙缩回来,如果要攻击的人睡熟了,它再跑过去,用尖锐的门牙,割开一个口子后,以每秒钟5次的速度吸起血来,随后用舌头舔干净流出来的血。
动物学家发现,在吸血蝙蝠的舌头下,有两条小沟,一直通到喉头,它的唾液里含有一种奇特的化学物质,能防止血液凝固。更令久惊奇的是,这种吸血蝙蝠的体重只有100克,而它一次就能吸血50克,相当于体重的一半,如果饿极了时,它能吸咖克的血,相当于体重的一倍,照样能起飞。
在一个夜晚,吸血蝙蝠能吸几种动物的血,或者往返几次吸同一动物的血。科学家们估计,吸血蝙蝠的平均寿命是12年,它一生所吸的血多达100升。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它的生理系统非常特殊,除了吸血外,它再不能吃别的东西了了。
蝙蝠是哺乳动物,为什么它会进化成如此特殊的食性呢?为什么它的“老家”偏偏在美洲呢?
科学家们对这个不解之谜,现在还说法不一。
蝙蝠在冬季会有一段时间进入冬眠状态。
许多动物学家解释说,吸血蝙蝠的祖先本来长着锋利的牙齿,是吃植物果实的,能咬穿果实坚韧的果皮。但另一些学者认为这种解释站不住脚,他们指出,如果血比果实更合蝙蝠的胃口,那为什么专吃果实的欧洲果蝠还都保持原样子,没有一种进化成以血为生的食性呢?
另一些生物学家认为-,吸血蝙蝠是从以虱为食的蝙蝠演化而来的。它们吃的虱子专以吸血为生,所以这些蝙蝠很容易进化成嗜血的食性。这种观点也有明显的缺陷,因为他们冈答不出这些疑问:在漆黑的夜晚吸血蝙蝠的祖先是怎样寻找虱子的?吸血的虱子遍布亚洲和欧洲,这些地方为什么没有吸血蝙蝠的踪迹呢?
第三种理论是加拿大生物学家布洛克.劳登提出的。他觉得,吸血蝙蝠的祖先生活在中新世纪中期,那时。南美洲的大型哺乳动物的数量比世界上任何地方都多,种类也丰富多彩。这些哺乳动物经常为生存而激烈搏斗,它们流血的伤口就会吸吸引许多昆虫,而吸血蝙蝠的祖先就是以专门捕捉这些吸血昆虫为生的、随着时间推移,这些蝙蝠的食性就逐步进化成以食血为生了。此外,那时候的南美洲大陆,也是许多大型鸟类的乐园,这也是吸血蝙蝠的血液来源,同此,南美洲就成了它们的“老家”。随着气候发生剧烈变化,布洛克.劳登认为,南美洲的大型哺乳动物的数量大为减少,那些食血为生的吸血蝙蝠也难逃厄运,种类和数量也髓之减少了。但这也只是一种推测。
神秘的蝙蝠之谜,仍然没有彻底揭开谜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