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模仿
达尔文一直认为,灵长目动物具有模拟声音的本领。因此,他曾写道:“我们不能不注意到人类最亲密的朋友——猴子有着强烈的想要模仿它们听到的一切声音的愿望。”1961年,乌依亚姆.贾尔尾曾教会一只小猩猩学会并准确运用“爸爸”、“茶杯”两个词。一只名叫古维尔的海豹被人捕入海洋馆后,经训练能准确地用英语表达“您好!”、“您过得怎么样”、“到这儿来”等短句。生活在海洋馆中的海豚会各种口技表演,甚至能轻松自如地表演加表述一段情节,令人叹为观止。其实,早在1928年就有人指出,老虎会模仿它的捕食对象尤其是鹿的声音来引诱猎物上钩,而且发出的声音和鹿的声音在频率及其他物理指标上很接近。模仿堪称是自然界当中最有意思、最神秘的景观之一,然而,有的动物为什么具有模仿的本领呢?
牛能测字之谜
有些动物好像有特异功能,令人不可置信。印度街头上有时发现印度牛表演特异功能,围观的人十分惊异,百思不得其解。梅伊博士和恰恰吉塔尔教授想揭开此谜,于是混入观众中。只见一牧童手里拿着10个白色普通信封,分发给10个观众,正好恰恰吉塔尔也拿到一个聪明的牛。牧童让每个人想好一个两位数,写在一个小纸条上,装入信封。牧童把这些信封掺和一阵,从中捡出一个,让身边的老牛用鼻子闻了闻。老牛慢吞吞地走到恰恰吉塔尔前,把头仰了仰。牧童把这个信封交给他。恰恰吉塔尔打开一看,正是自己亲笔写下的“93”。两位学者认为:可能牛凭闻到的气味找到了写字人;也可能牧童作弊,给老牛作了暗示;当然也可能牛有特异功能。
动物认识自己的亲戚吗
对自然界动物行为的观察表明,生活在一个群体里的动物个体之间的亲戚关系远比预料的奇妙得多。动物亲缘的生态研究只是在最近几年才开始。
研究人员在实验室和自然条件下,对生存在北美山区的一种黄鼠进行了4年的观察研究。这种黄鼠每年5~9月白天很活跃,其他时节与它们的欧洲同科属动物一样,常常是躲在自己的洞穴里冬眠。春天,它们苏醒之后,交尾期就随之到来。一个性成熟的雌鼠可以和几只雄鼠交配,生下3~8个鼠崽,并把它们移到洞穴外面去。
研究者在鼠崽子们尚未和邻窝的幼崽混在一起以前,把它们捕来做上记号。过不多久,大一点的雄鼠离开了自己的洞穴,可是它们姐妹却永远留在自己的洞口附近。这种黄鼠中只有雌鼠是定居的。由此可见,雌鼠和自己的后代实际上是不交配的。雄鼠不参与对后代的养育,交尾期一过马上就出走漫游去了。养育后代的任务完全落在雌鼠身上。这些雌鼠住得很近,天天来往并且互相帮助:警告危险,捍卫领地,保护后代。姐妹之间、母亲和女儿间特别紧密地合作。
在自然条件下,同一窝、同一母亲的幼鼠可能有各自的父亲。因此,在正常的一窝幼鼠中可能有真正的兄弟姐妹和同母异父兄弟姐妹。幼鼠在尸起生长一年之后,真正的姐妹之间的关系要比同母异父的姐妹的关系更亲密。它们很少争斗,互相容许进入自己的地盘,互相帮助驱走侵犯领地的“外来户”,当“她”在别的地盘被撵的时候,亲姐妹们会赶来救援。可是同母异父姐妹却很少表现出类似这样的行为。
暂时还难以解释,这种动物怎么能够分辨出亲戚的远近程度。研究者认为,可能是,由于在母体内发育的不同条件造成的。例如,不同的雄鼠使同一雌鼠受孕后,胚胎在子宫内的状况是不同的。它们也甚至可能是依赖比较独特的外形标准来互相识别的(如外表特征、气味、发声和动作等)。1岁龄的于姐妹之间的关系行为几平和同母异父姐妹之间一样。也就是说,这种黄鼠表现出像是有本领把亲戚分成两个等级,又把每个等级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按成长起来的地方(同窝或不同窝)分出来的;第二部分是按外表形态(例如按气味)分出来的。它们就是这样决定如何对待亲姐妹,如何对待非亲姐妹(干亲或同母异父亲)的。
蜂群里有专门的“看门蜂’’。看门母蜂让在这里出生的蜜蜂(一般是自己的姐妹)入内,而把其他蜜蜂拒之门外。如果有些蜜蜂和“女主人”沾亲的话,那么人内的可能性要随亲戚的关系的远近程度而决定。看来,守门母蜂非常熟悉与自己一起生长的蜜蜂的外部形态(也可能是它们的气味,因为对人来说,这些蜜蜂无论怎样都是“一副面孔”),根据某种标准它们识别来客是不是“自家人”。
对日本鹌鹑的试验也证实了这一点。有五只隔离喂养起来的鹌鹑(其中几只带有不同程度的血缘关系,也有不带血缘关系的)。从中挑出一只,让它选择配偶。结果是(虽然不十分稳定),“他”或“她”。优先选择的是堂(表)姐妹或堂(表)兄弟,即不选亲姐妹兄弟,也不选非亲属。
许多研究者发现,单独生长的北美蟾蜍蝌蚪,在后来的生活中总是和自己没见过面的亲兄弟姐妹嬉戏,而不跟其他蝌蚪在一起。科学家将一只蛤蟆同一次产的卵孵出的蝌蚪染成蓝色,另一只蛤蟆产的蝌蚪染成红色,一起放人实验室水池中。起初它们混在—起,不多久,它们又自动分开,红色蝌蚪相聚在一起,蓝色蝌蚪相聚在另一处,泾渭分明,毫不含糊。科学家又作了一次作为对照的实验,将蛤蟆同一次产下的卵孵出的蝌蚪一半染成红色,另一半染成蓝色,将它们放在一个水池中。它们这次并不按颜色分成两群,而是紧紧聚成一团。可能它们是根据附着在卵或蝌蚪头部的某些胶状化学物质来识别亲属的。
不是由亲生母亲哺养起来的猕猴崽与没有血缘关系的同龄猴崽之间会有交往。但是,后来让它们在没有见过面的同父兄弟和已相识的非亲属猕猴之间选择朋友,它们首先选择的是前者。
老鼠在实验室条件下,可以把未见过面的同父兄弟姐妹和非亲非故者区别开来。
在美国西南地区一些岩洞里,栖息着7000万只无尾蝙蝠。它们住地非常拥挤,长期以来,生物学家们推测,母蝙蝠喂奶时,只是盲目地喂首先飞到自己身边的小蝙蝠。为弄清这个问题,美国生物学家麦克拉肯和他的助手作了实验,他们从洞里密密麻麻的、正在艰奶的800万对蝙蝠中抓走167对,随后对每对蝙蝠的血液进行基因测定。结果发现,约有81%的母蝙蝠在喂奶前,先要发出呼唤的叫声,再根据小蝙蝠的回答来判断是否是自己子女,还要用鼻子进一步嗅嗅,在确认是自己的子女后才喂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