鲑鱼返乡之谜
北海道、千岛、萨哈林岛、勘察加半岛、阿拉斯加以及美国的西海岸等地都是捕捞蛙鱼的渔场,蛙鱼在与这些海域相通的河流上游产卵,卵变成仔鱼后,同春大融化的雪水一起顺着河水游入大海。到达大海以后的蛙鱼又沿着一定的路线,历时三四年,行程5千多公里,最后鲑鱼一定要返回到自己最初的出生地,产卵后死去。
蛙鱼为什么能在千万里的江海之行中,重新找到自己故乡的河流呢?美国生物学家哈拉斯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哈拉斯把一群割除神经的蛙鱼和一群正常的蛙鱼,分别放入与产卵地河流相通的海湾,结果,失去辨别神经的鱼群再也没有回到产卵地的河流。
由此看来,鲑鱼似乎把产卵地的气味作为识别的路标,日本科学家的实验结果也表明,蛙鱼的脑子对产卵地河流的气味十分敏感。但问题是,蛙鱼在远离5千多公里的远方又是怎样认准目标,朝产卵地前进的呢?有的学者认为,因为蛙鱼一直与太阳保持一定的角度,据此可以确定方向,鲑鱼会利用体内的生物钟随时修正方向的偏差。
其实不止鲑鱼,鳗鱼也有类似的情况,只不过与鲑鱼相反,它是为了产卵而离开栖息的淡水区,游向大海的。研究表明,欧洲鳗鱼的产卵地在大西洋马尾藻海的深海区,而这些幼鱼是如何经过数千里的远游,找到出生后就从未去过的淡水区的呢?是什么吸引着它们要离开大海回到故乡的?至今无人解开这个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