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球风葬
琉球群岛上有一种奇特的古代葬礼——风葬,流行于琉球群岛的外岛上。在历史上,有人认为这种葬礼起源于中国南方。这种葬法是,将死者的尸体安装在一个洞穴中,任受风吹雨打,日暖夜凉,使自然腐烂。而后把死者的尸骨洗涤干净,放在一个缸子里。琉球人认为这是后世子孙对祖先一种最高的孝敬和思念的表现。
后来,风葬的习俗发生了变化,尸体通常置于棺木中,经过3到6年后,死者家人便去谒墓,把棺木从墓穴中取出来,家人再将尸体从棺木中移出来,随后,立即将棺木予以焚毁。
妇女们则一起聚在遗体的周围,开始把死者身上残余的腐肉刮掉,从脚部开始,一直行到头颅。然后,将洗涤过的白骨按部位,放到新漆的葬漆缸里,再安放到另一个骨冢中去。
骨冢不限于安放一个家庭的白骨,有些地方,时常由一个地方的几个家庭,或者亲族集团,共同分享一个大窖,亦即所谓的大窖冢。
上流社会的家庭,把洗涤过的白骨放在大缸中,普通的家庭,则只把白骨放在一个架子上,架子放满时,就把年老的人的白骨放到一个地窖里面。
如果坟墓中已经掩埋了一个死者,还没有到洗骨的时候,家中又有一个人死去了,这个家庭就得另外选择停柩的地方,而不得把坟墓挖开,提前洗骨。这种暂时的坟墓,通常是用石头堆至而成,地点是在永久骨冢的空穴里头。
风葬仪式完毕,地窖再度封闭。这便是死者最后的埋葬。这家人,在回家之前,还得吃一顿风葬餐:有米饼、蔬菜、水果、糖果和米酒。
二次世界大战后,琉球群岛的人口,已经增加了一倍,死亡人口也大为增加,老式的葬礼,已经逐渐不能适应。现都以火葬为流行方法,取代了古老的风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