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王堆出土文物要求现代科技与古代科技接轨
关于马王堆学要研究的问题很多,但最为急迫的首先要研究的课题是尸体的防腐保存问题。在地下长“眠”了2000多年的侯夫人重见天日之后,如何将她长久地保存下去?这是一个人们普遍关心而又棘手的问题。
负责侯夫人长期保存课题研究的原湖南医学院院长、局部解剖学和外科手术学教授王鹏程先生和他的合作者曾嘉明副教授肯定地说:保存一二百年是没有问题的,这也是当年周恩来总理交办的任务。
1974年初,根据专家们的研究建议,决定在湖南省博物馆的大院内建造一座“地宫”。最初的设计完全按照原墓的样子。建成后是一座四层的房子,其中二层在地下,二层在地上。工程历时半年,最底层是用白砖砌成的,室内一端放置着一座透明的棺材,棺内放着“侯夫人”,用福尔马林药水浸泡着。另一端收着解剖取出的内脏器官。人们通过第二层的两个长2米、宽1.5米的窗口,可观看侯夫人的全貌。
王鹏程教授说,侯夫人需保存在密封、防腐、低温恒温、隔绝有害光照、不移动等5个基本条件下,由于参观的人络绎不绝,要防止一切氧化过程。
不久,一座古朴奇特的城池——“仿古汉城”将在马王堆原址建起。
1992年8月15日,中港五方联合投资3亿元建造占地360亩的“仿古汉城”项目签字仪式在长沙举行。当时省长陈邦柱特地出席了签字仪式。整个开发项目包括汉城城建、汉墓展览、仿古宅地以及汉墓中医药、丝织品、工艺品研制中心等10个部分。
1992年10月,投资额为6000万元的第一期工程正式开工。工程竣工后,侯夫人将迁回这里。
据悉,城池建造完成后,参观的人们将用人民币兑换成西汉古钱币后方可进城。城内先生、小姐一律着西汉古装接待游客。
历史景象将有机会再度重现。
马王堆汉墓在国内外已闻名遐迩。在美国、英国、法国、瑞典、意大利、日本、泰国和我国的台湾、香港等地,都有一批研究人员在孜孜不倦的系统整理研究,先后发表论文和专著有上千篇(部),有的论文和专著已经成为海外汉学研究的必修教材。
马王堆汉墓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光荣使者和媒介。已经先后去了香港、日本、美国和法国等地展出,参观人数累计超过70万人次。
在日本,许多日本人携带家眷,排着长队,在万国博览会缓缓移动,为的是一睹马王堆汉墓的风采。
赴韩国、新加坡、泰国以及台北等地的展出也在洽谈之中,有的已经签约。
汉学家们说,他们每天在“自说自话”,即自己和自己说话,这是马王堆研究中一个很具体的课题。他们都将持久地努力下去。因为,破译谜题要比发现谜题更难。
马王堆汉墓是人类文明的巨大财富,它不仅是中国的,同时也是世界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