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马王堆概况
马王堆地处湖南省长沙市东郊,出长沙火车站往东走,过五里牌约1000米处,在广阔的田野中偏北方有一处双土堆——形似一个大马鞍,这就是世界闻名的马王堆。方圆约200米,因形似马鞍,故从前叫马鞍堆。后来传来传去,产生音变,就说成马王堆了。
马王堆共有两个大土堆,成东西向排列,相距23米。东边的堆下葬着1号和3号墓;西边的堆下葬着2号墓。1951年的冬季,著名考古学家、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夏鼐带领一批考古人员来到长沙进行田野发掘,这两个大土堆自然在考察之列。夏鼐先生当即断定是汉墓群。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毛主席提出“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指示,并向广大军民发出“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号召。湖南省省军区医院从战备需要出发,经过一番策划,决定在两个土堆(他们认为是两座山)下面建一个地下病房。雄心勃勃的地下工程一开始便受到了古人冥冥之中的“干预”,东边的巷道掘进不到10米,便遭遇严重塌方,无法继续施工。
他们找来铁棒四处探查。突然间,从铁棒穿透的小洞里冒出一股气流。人们以为地下是一个空洞,便用水去浇灌。岂料气体压力很大,水被气流喷起。抽烟的人用火去点,气流顿时燃起了蓝色的火苗。大家十分惊异,不知这里面是什么怪物。
赶紧向上级报告,电话到了省军区后勤部,又转到了湖南省委。电话在长沙城里辗转了3天,才转到省博物馆。副馆长侯良一听便焦急起来,赶紧约了一个人一起骑着自行车赶到马王堆。
到现场一看,不少人还在洞口点火抽烟。
火苗燃了三天三夜没有熄灭。
搞过考古的同志都知道,这就是神奇的火洞子。什么是“火洞子”呢?是如何形成的呢?专家解释说:在古代,人们把火洞子归结为苍天或者鬼神的意志。现代则一般认为是地下墓室封闭完好积久多时,由有机物分解产生的沼气。所以,凡是有火洞子的墓室,里边的随葬品一定会保存得很好。这也是考古人员所期望的现象。火洞子虽说不是千载难逢,但是也很难得碰上一个。至少当时在长沙,已经有几十年没有见过了。
侯良从医院借来氧气袋准备收集气体。然而,因为燃了三天三夜,气体已经非常微弱,几经尝试,未能收集成功。
侯良先生遗憾地说:“这毕竟是马王堆汉墓科研工作中的一大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