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稻作居民遗址——彭头山
湖南省澧县县城西北的一处叫作彭头山的小土岗,发现了一处重要的新石器遗址。1988年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澧县文物管理所正式进行了发掘,发现有居住址、墓葬、灰坑等遗存。
彭头山人居住的房屋有大型地面建筑和小型半地穴式建筑两种。地面建筑一座,平面近方形,面积约为33平方米,门可能位于房子的西南角,房基由黄色黏土掺和数量较多的粗砂筑成。半地穴式建筑平面为不规则圆形,灶址设在室内北端,用红烧土颗粒加黏土堆筑而成。发现墓葬18座,墓穴小而浅,死者多属二次迁葬,墓内不见骨骼。随葬陶器数量1~4件不等,体形较大的器物均被砸碎。一次葬的墓也有发现,墓内保留骨架,随葬有石质装饰品。
出土遗物有陶器和石器等。陶土中掺和大量稻壳,稻谷和其他有机物,陶胎呈黑色或深灰色,但器表内外全为红色,似涂有红色陶衣。大多数器物上装饰绳纹,还有剔刺纹,戳印纹、刻划纹等。体积较小的陶器多直接捏塑成形,较大的陶器多用泥片贴塑法成形。器形有深腹罐、双耳罐、盘、钵、釜、支座,碗,碟、盆及三足罐等。器物造型简单,普遍特征为圜底,无沿、厚胎、厚底,唇口装饰绳纹。石器以砾石为原料,有大型打制石器,磨制石器和细小燧石器三类。打制石器有砍砸器、刮削器、石锤等。磨制石器普遍加工较精细,通体磨光,主要器形为装饰用的石棒和钻孔石管等,生产工具极少。
彭头山遗址的年代推测为距今8200~7800年之间。遗址所见制陶泥料中普遍掺有稻壳、稻谷的现象,表明稻作农业在当时已经出现,这是我国也是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稻作农业遗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