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城遗物
古格王国故城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其巍峨的建筑群落。该建筑遗址,位于扎达县扎布让区的象泉河畔。整个都城建筑依山顺形而建,占据了一座土质山头,是典型的西藏宗山建筑群。它北面临象泉河,较为开阔;东、南、西三面,则群山环抱,形成天然屏障。这座山头,拔地而起,四面削壁悬崖,形势十分险要。山梁窄长,南北走向。其南为断崖,东、西壁立陡削,为两条冲沟所夹持。土山的东北、西北有两条缓坡,呈钳状,夹角约60度左右。山顶距山脚高约170米,山脚距象泉河高约70米。东北、西北两条缓坡,仅到山峰的2/3处,(约120米),以上50米亦为垂直壁立。建筑物依山叠砌,透迤而上,从地面直到山颠,层层叠叠,组成一组雄伟的建筑。
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的王宫、寺院建筑约建于公元10~13世纪,以后续有扩建和修缮。虽于17世纪遭战争破坏后渐渐成为废墟,但于今仍然保留了大量的宫殿、寺庙、城堡、窑洞、隧道和城墙等建筑遗址,以及壁画、佛像等珍贵文物。
虽然古格王朝只有700年左右的历史,但将每一建筑作一历史的剖析仍是相当困难的。由于文献资料的匮乏,难以分辨王国城堡重要建筑的具体修建年代,而只能作一大体的估计:建筑的总体设计和规划是陆续完成的,王宫和寺院的建设应是10~13世纪进行的;白庙等遗址,当是16世纪左右的扩建建筑物;而宗政府等建筑群则是最晚期的建筑,时间已到了17世纪。
根据1985年以来的考古学者考察和研究的成果,我们来简述一下古格故城现存的建筑文物家底:
(1)各类房屋遗址(包括殿堂、楼房、平房等)共计445座(不计算开间)。
(2)各类窑洞(包括民居、仓库等)共计879孔。
(3)碉堡遗迹(遗址)共计58座。
(4)佛塔或残塔遗迹(遗址)共计28座。
(5)塔墙计1道。
(6)防卫墙10道。
(7)隧道或暗道计有4条。
其中,有五座佛殿保存尚好,墙壁、木柱、梁架结构、屋顶以及壁画等基本完好。另有三座佛塔也保存尚好。一般而言,窑洞比房屋建筑的保存状况要好。虽然残垣断壁处处,但从上述仅存的遗址和遗迹来分析,古格故城的整体格局、建筑特色和建筑内涵等方面的内容,基本上已经搞清楚了。
建筑群由王宫区,居民区、寺庙区、宗政府和防御工程设施组成。王宫区占据山头;寺庙区位于东北向的缓坡上;居民区主要分布在北部、西北部山麓和山坡上;防御工程设施组织在各区之间,建筑群功能分区明确。
这组建筑群背山面水,占据有利地形,充分考虑了战争的因素和防御的功能要求。在地形、地势的选择上,充满着军事战略思想。这是古格王国建筑群总平面设计上的最重要特点。
宫城位于山峦的顶部,平面略呈S型。南北长约210米,东西最宽处约78米,最窄处17米左右,面积约7150余平方米。四周沿悬崖筑有土城保护。宫城大体可分为功能有别的四个部分。北部是王室的居住区,即寝宫,有国王的夏宫、冬宫(地宫)等。这里的房屋很多,建筑密集,从残存的墙垣看,有些房屋是二层建筑。山顶中部为宫廷佛堂,有三座建筑,其中两座地面建筑,一座窑洞建筑,可见佛教在古格的重要地位。佛堂之南,有一组建筑十分规整,房间分割较大,可能是王国处理政务、议事的地方,其中一座大厅相传是王国的集会厅。山顶的南部,建筑群环以一广场而建,传系王国歌舞和宗教节日跳神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