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长的大迁徙
进行民族大迁徙的匈奴部落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所谓的白匈奴,他们在高加索山脉以及古波斯帝国的北部安家,并在那里统治达数百年之久;另一个是黑匈奴,他们的皮肤晒得黑黑的,比白匈奴还黑,他们来自乌拉尔山脉的西麓。374年黑匈奴在他们的头领巴拉米尔的带领下渡过了伏尔加河,突袭了居于伏尔加河和顿河之间的阿兰人。
阿兰人同样也是一个骑在马背上的游牧民族,他们是匈奴人西侵过程中的第一批受害者,他们的长矛和剑无论如何也敌不过匈奴人的武器。由于阿兰王国位于亚洲西部和欧洲东部,因此历史上第一次有两个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中国和罗马都把这一事件写入本国的编年史中,记录了这个位于俄罗斯南部和伊朗北部的王国毁灭的全过程。
在民族大迁徙的早期,小批出逃的阿兰人就渡过了日内瓦湖。后来,阿兰人和汪达尔人在北非建立了一度很强大的“汪达尔人和阿兰人王国”。但大部分阿兰人都留在亚欧交界处,届服于匈奴人。
曾经为敌的游牧民族不久就成为了盟友,匈奴人和阿兰人一起攻击第聂伯河西岸的东哥特人。年迈的哥特国王埃马内里希,曾是个把从俄罗斯北部直到克里米亚半岛的日耳曼地区统一起来的领袖。但面对敌人的绝对优势,他放弃战斗自杀了。
在黑匈奴人越过了伏尔加河12个月后,也就是375年,形势戏剧性地发生了变化。东哥特人在逃跑的同时,将原先定居在第聂伯河和波罗的海三国之间的兄弟——西哥特人一直赶到多瑙河边。考古学家们根据西哥特人遗留下来的村庄、墓地以及藏匿的金银财宝描绘了他们逃跑的路线。就像阿兰人曾在匈奴人面前败北一样,东哥特人虽在人多势众的情况下也抵御不了匈奴人的进攻,最后不得不屈服。被驱赶着离开了第聂伯河畔,最后来到了罗马帝国的边境。西哥特人害怕匈奴人、阿兰人和东哥特人会联合起来夹击自己,这时他们惟一的存活机会就是得到罗马帝国的允许渡过多瑙河。不然等着他们的就可能是一场大屠杀。他们的请求得到了允许,西哥特人于376年越过罗马帝国的疆域,将自己的地盘让给了匈奴人。然而他们并不知道与匈奴人的战争还将持续两代。匈奴人一下就占领了东起亚洲腹地,西到多瑙河边的大片疆域。他们的著名领袖在今天的匈牙利安营扎寨。
虽然匈奴人占据了大片的领土,但他们从未想过要建立一个国家。居于黑海附近的白匈奴人没有加入西征的行列,他们还是愿意自己决定与谁作战,怎么作战。黑匈奴的个别部落在远离多瑙河的古阿兰帝国定居下来,与他们在罗马帝国的疆界边安家的同胞们几乎没有联系或只保持着很松散的关系。后者则被当作来自东方的威胁。匈奴有许多独立的部落,部落之间虽然保持着一定的联系,但并不是一个完整的强国。只有在追求军事上的胜利,并联合起来保持住已获得的胜利果实时,他们才会成为一个无限的强国。
一部分占领了今天伊朗和小亚细亚的白匈奴人越过了高加索山,罗马城池的富足他们早有耳闻,于是他们将东罗马的城池定为进攻的目标。使他们所料未及的这是一个轻而易举的游戏。匈奴人人侵的消息传到了君士坦丁堡,从那里又传向罗马。罗马皇帝狄奥多西无奈地认识到,不仅仅多瑙河边有匈奴人的存在,而且匈奴人还要掠夺小亚细亚东部的省份。
不久,匈奴人穿过今天的土耳其,直达安条克(今天的安塔基亚),古代一个富足的大都市。没有力量能够阻挡住他们。安条克的一位居民在一块石碑上为后人把那场可怕的浩劫记录了下来:“他们就在我们中间,而我们不知道他们从哪里来。他们在圣泉中饮马,在庙宇的台阶上霸占我们的女人,在城市的柱子上悬挂我们孩子的头颅。我们的女儿被脱光衣服,放在马背上带走。她们就这么离开了安条克,我们再也没有见着她们。”
与陷入恐慌的居民不一样,罗马皇帝并没有被这些恐怖的消息下倒,他很清楚,东北部的匈奴人会很快消耗光哥特人的存粮,并且得不到补给;同时他们在小亚细亚将持续受到波斯和东罗马的反击。狄奥多西同时也认识到,匈奴人以劫掠为生,以别人的存粮、牲畜和金子为生,因此有了军事胜利才有这一切。他毫不犹豫地利用这一情况,与多瑙河对岸的匈奴人媾和,为的是控制住叛乱的西哥特人。当西哥特人面对匈奴的入侵越过边界逃到罗马帝国时,他们虽然对罗马皇帝表示臣服,但西哥特人还是想保持独立。
尽管匈奴人在小亚细亚进行掠夺,但狄奥多西还是与白匈奴缔结了联盟。他希望这样能限制黑匈奴的统治。对外,他把自己打扮成所有匈奴部落的朋友,而实际上他煽动这部落反对另一部落。采取了这种不能不说是危险的政策,狄奥多西使自己的国家保持了长达20年的安静。
但是,当狄奥多西去世的消息传开后,这种宁静一下子就被打破了。这时,多瑙河边又开始了新的战争,匈奴人和日耳曼人之间的冲突及匈奴人内部的倾轧使形势变得一团糟,这一年是395年。罗马帝国的统治是否还能保持稳固?情况看起来不妙。罗马人以往对边境上发生的战争一直很平静,而现在取而代之的是对未来的恐惧。在狄奥多西死后,这个长期分崩离析的帝国终于分裂了。从此出现了两个统治者,统治东罗马的是阿卡迪,统治西罗马的是霍诺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