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奶油的硬石-三维游戏

时间:2024-11-08 23:17:04关键词:奶油,游戏,三维游戏

像奶油的硬石

王殿的纵轴贯穿大金字塔的正东与正西,横轴则面正南与正北,房间内高19英尺1英寸,长与宽则分别为34英尺4英寸与17英尺2英寸,呈2:1的比例。地板共动用了15块花岗岩石板。墙壁是以100个大型的石块堆砌而成,每块重至少70吨,上下共5层。屋顶上有9块石块,每块也至少有50吨重。我走至房间的正中央,感受大量而巨硕的石块,发出一股强力的压迫感。

王殿的西侧摆着的,便是许多古埃及学者相信整个大金字塔建造的目的——胡夫王的石棺。这座上面无盖的长方形器物,是由暗巧克力色花岗岩雕凿而成,花岗岩上充满了长石、石英、云母等的硬粒子。石棺内部长6英尺6.6英寸,深2英尺10.42英寸,宽2英尺2.81英寸;而外部的长则为7英尺5.62英寸长,深3英尺5.31英寸,宽3英尺2.5英寸。有趣的是,这具石棺的宽度正好比房间下方的出口(目前被堵塞住的那一个)多上1英寸,无法从这个出口抬到外面的上坡通道。

从这具石棺照例可以找到不少的数学谜题,例如石棺的内容积为1166.4公升,正好为外容积2332.8公升的一半。这种分毫不差的“巧合”应该不是偶发的才是。另外,石棺壁之坚硬,与所需要的精巧制作技术,已超越摩登机器时代,显示古代的石工不论技巧或经验都应该非常高超。弗林德.培崔在仔细调查过大金字塔以后,带着几分懊恼地认定,古代石工一定有一些工具“是一直到最近才重新被我们发明出来的”。

培崔仔细测量后,发现石棺必须用一条至少长8英尺的直锯,从大块花岗岩上剪裁下来。由于花岗岩的硬度非常高,他只能假设这些锯子至少应该是用铜(理论上当时所知最坚硬的金属)做刀片,并在“切点”上镶以“宝石”:“从工作的特性来看,这宝石应该为钻石才对。但是,由于钻石非常稀少,在当时的埃及并不存在,使得我们无法骤下结论……”

至于石棺内部挖空的工程技术更加令人费解,因为在难度上,这工作比将岩石从石基上锯下更上一层楼。培崔设想当时埃及工人的工作情形是这样的:

像奶油的硬石-三维游戏

他们使用的不是直线,而为圆形的锯子。将加工石用刀刃设定为圆筒状,拉扯之间,逐渐切入石块,造成一个内槽,然后,将槽内的石头敲碎取出,而逐渐扩大内部的空心部分。这是最节省力气的工作方式。圆型锯钻的直径从1/4英寸到5英寸的都有,刀刃的厚度则应在1/30到1/5英寸之间。

当然,培崔也承认,古埃及学者从来没有发现过镶钻的锯子或钻子。但是,在仔细检查过石棺后,他认为动用过这类工具的痕迹非常明显,使他不得不推断,这类东西必定存在无疑。于是,他开始对古埃及使用的工具发生兴趣,将他的研究范围从王殿的石棺,扩大至花岗岩文物,以及许多他在基沙地区搜集到,被他鉴定为用锯子掏出来的“石芯”。然而,他越研究,就越被这些先人的硬石切割技术所迷惑:

用锯子或钻子由上往下在切割硬石时,必须从上方施以相当大的压力,工具才能够顺利切入石块中。大约每用一个4英寸的钻子切花岗岩时,上面至少要施加1到2吨的重力才行。第7号花岗岩芯,6英寸圆周外的螺旋状态切割痕迹,大约有1英寸深,要制造如此深的切痕,需要非常大的力量……快速地深入花岗岩,制造出这么深的螺旋状凹洞,非从锯子的上面施加巨大的压力不可……

这难道不是一项奇妙的现象?4500年前,我们以为人类文明刚露曙光时,古埃及人却已经拥有了工业时期才发明得出来的钻石技术,随便地便在钻子上放个一两吨的压力,然后就好像用奶油刀切热奶油一般地,轻易切割起硬石来。

培崔发展出古埃及人有先进工具的假说以后,却无法利用他的假说,解释古埃及遗迹中的谜题。虽然他在基沙地区发现了第四王朝的闪绿石(DIORITE BOWLS)盘子上的象形文字,但对那些文字是如何刻入闪绿石却无法提出具体的解释:“盘上的象形文字,一定是用尖端异常锐利的工具雕刻而成。而且,这些文字绝对不是用锯子等切凿而成,而是用刀刃割进石表……”

像奶油的硬石-三维游戏

理论派的培崔,对自己的观察深感苦恼。他知道闪绿石是地表最坚硬的石头之一,但是古埃及人却有办法以不可思议的巨大力量,在上面雕刻图样,而他们所使用的工具,人类竟然至今仍不明:

(盘上的)线条只有1/50英寸宽,显然切割用工具的尖端,不但比石英还要坚硬,而且还非常耐用,而不至于在切割时破碎瓦解。这个切割工具的尖端,最多不会超过1/200英寸宽,才能雕刻成如此纤细的平行线,线与线之间,从中心到中心的距离只有1/30英寸。

换句话说,培崔的想象中,埃及人拥有一种工具,如针尖一般尖锐,如钻石一般坚硬,能够轻易切入闪绿石,并在作业时承受莫大的压力。这会是怎么样的一种工具?如何从上面加压?如何刻画成距离仅1/30英寸的平行细线?

就如同培崔自己说的,做石棺材时用的钻锯,我们多少还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圆形如钻又如锯,齿尖上各镶有钻石的工具。但是,要想象一个公元前2500年前用的,雕刻象形文字的刻刀,就没有那么容易了。尤其如果我们不承认古埃及的技术能力比学者专家们所认定的要高得多的话,便绝对无法想象出他们是如何完成那些高难度的作品。

而且古埃及的高超技术层次,不仅展现于上述的象形文字或闪绿石的作品,更在普遍的工艺品制作中。我数次至埃及访问,看到许多石器皿,都是从闪绿石、玄武岩、水晶岩、变成岩等的大片石块中雕挖出来的,有的甚至完成于王朝前的时代。当时人是如何做的,着实令人费解。

而这类的器皿现在发现的,仅在沙卡拉,第三王朝的宙赛王“阶梯金字塔”内下层房间内,就至少有3万个以上,显示那些器皿只可能比宙赛王年纪大(大约公元前2650年左右),不会比他年轻。理论上,它们年纪可能比宙赛还要更大一些,因为在前王朝(PREDYNASTIC)时代的遗迹中,发现有完全相同的器皿,经证明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而我们知道,埃及自上古以来,便一直有将家宝世世代代传给子孙的传统,所以这些器皿产生的年岁可能比公元前4000年还久远。

这些属于“阶梯金字塔”年代的精巧工艺晶,不论是在公元前2500年,还是4000年或更久远以前的作品,到底是用什么工作做成的,至今我们仍无法想象。

为什么无法想象?例如,在容器中,有许多高瘦、细颈型的石花瓶,内部中空,肩部膨起。但是至今为止,人类应该还没有发明任何工具,能够在创造一个细长而美丽的颈部线条后,还能够深入颈部,在膨起的肩部线条内部,创造出一个圆润的空间。我们无法想象,在花瓶的内部,应该施以多么大的向上及向外压力,才能创造出这种效果。

从宙赛金字塔和其他古迹中挖掘出来的神秘器皿,不胜枚举:有手工精细,用一块石头雕刻出的带把花瓶;有头颈线条细长优美,但肚大如鼓的花瓶;有开口硕大的碗;也有似乎必须用显微镜才能够完成的玻璃器皿;更有以岩片做成,奇妙的车轮型物品,从两头向内侧弯曲,边缘薄如纸一般。最令人惊叹不已的,是这些石制器皿,不论外观或内部制作都精致细腻,互相接续的曲线与曲线之间完全吻合,而表面光滑至极,完全看不出有任何道具使用的痕迹。

像奶油的硬石-三维游戏

这些器皿,不但无法以今日所知的古代埃及工艺技术水准复制,即使用现在最先进的碳化钨钢工具,也无法做出如此高艺术水准的艺术品。换句话说,我们不得不推论,古埃及拥有我们至今尚不知晓的秘密技术。

我站在王殿中,面朝西——也就是同时被古埃及和马雅文明都视为死亡的方向。我将两手轻轻放在那几乎所有古埃及学者都认为胡夫王的遗体曾睡过的石棺边缘,往棺材黑暗的底部望去。房间的电灯光线昏暗,无法照到棺底,只见浮尘如黄金色的云朵一般,漂浮在棺内。

我知道云朵仅是光与影造成的幻象。王殿中充满了类似的幻象。拿破仑18世纪后期征服埃及时,曾经单独在此房间内度过一夜。第二天早上,他浑身发抖,满脸苍白地走出房间,显然遭遇到令他非常困惑的事。但是终其一生,他始终没有说出到底是什么事。

难道他尝试在石棺中睡觉吗?

在一个突发的冲动下,我也爬进石棺并仰身躺下,头朝北,脚朝南。

拿破仑是个小个子,他应该可以躺得很舒服。可是,胡夫躺下时也厶样舒服吗?

我放松自己,尝试不去想万一金字塔的守卫冲进来,发现我在这颇令人尴尬,而且可能非法的姿态时该怎么办,并希望能够获得几分钟的宁静。我把双手放在胸前,口中发出低沉的声音。在王殿的其他位置,我也曾尝试做类似的音响,并发现墙壁和天花板似乎不但有集音的效果,而且还能将声音扩大后,投射回发声的方向,让我从双脚、头壳和皮肤上的颤动,感受到回声的效果。

我躺在石棺发出声音时,果然不但感受到同样的效果,而且回声的震动,比在房间其他角落尝试时增强并且集中了许多、许多倍,就好像进入了一个设计只反射一个声音用的大音箱内一般,感觉非常强烈。我想象音波从棺材中出发,遇到红大理石墙和屋顶后弹回,从北南两条通气孔(VENTILATION SHAFT)射出,如一朵朵声音的蘑菇云,笼罩在基沙高原上。

我闭上眼睛,任低吟的音波震动着石棺和我的身体,静心感受自己狂野的梦想。几分钟后,我睁开眼睛,看到的却是一幅非常令我失望的景象:六名老少不等的日本男女观光客,两名站在石棺的东面,两名西面,南北各一,围绕在我身边。我可以从面部表情上看到他们内心的惊异;而我也很惊异看到他们,因为那一阵子伊斯兰极端分子非常活跃,几乎把所有基沙的游客都赶走了,我以为王殿除了我以外,不会有人来参观的。

像奶油的硬石-三维游戏

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

端出一副庄重、尊严的样子,我站起来,对周围稍事微笑,并挥掉身上沾到的灰。日本游客让出一条路,而我则摆出这种事稀松平常,不值得大惊小怪的样子,冷漠地走出入圈,踱步至离王殿北墙2/3的地方,开始仔细观察古埃及学家所称的“北通气孔”。

我原本就知道,这通气孔宽8英寸、高10英寸,而长度则达200英尺以上,经金字塔第103层石阶通往户外。通气孔直指北半球天空的仰角为32度30分,在金字塔时代的公元前2500年左右,气孔正好面对着天空中的天龙座(CONSTELLATION OF DRACO)主星。这一切应该不是巧合,而是经过精巧设计的结果才是。

令我感到非常庆幸的,日本游客很快地参观完王殿离开,甚至没有回头看我一眼。等他们离开后,我便转身至王殿的另一边,以观察南通气孔。自从几个月前我来过以后,气孔的外观改变了许多,因为它的后面最近装上了一套庞大的空调系统。而负责装空调的鲁道夫.甘登贝林,就在我参观王殿之际,也正在检视那被人遗忘的王后殿通气孔。

由于古埃及学家一致认为通气孔的目的为通气,所以在他们看来,装设一套空调设备,利用现代科技改善通气效率,没什么不好。但是,真的是为通气的话,为什么当时会将孔道建成有坡度的?理论上,水平通道在通气上效率比斜坡道要高。王殴的南通气孔以45度角直指南空,绝非偶然。在金字塔时代,那方向正对着的是猎户星座三颗星中最下面的尼他克一星(ZETA)。我在后来才逐渐了解,猎户三星的排列,在金字塔研究中扮演着极重要的地位。

像奶油的硬石-三维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