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雅而神秘的碟类
其实昆虫分类学研究相对来说已经比较充分了。就拿两种蝴蝶来说,除了外型极其相似的近缘种外,一般都有形态上的差别,但差别到多大程度才算是不同的物种?
西北农业大学昆虫研究所昆虫学家花保桢说:“蝴蝶是两性生殖的动物,后代的产生要经过基因重组,因此没有哪两只蝴蝶是完全一样的。如果捉到一只蝴蝶,发现它与蝴蝶图谱上的蝴蝶照片或书上的描述略有不同就描述成新种的话,那么岂不是地球上有多少只蝴蝶,世界上就会有多少个蝴蝶的种!”
其实事情比我们想象得要困难得多,复杂得多。每一个物种都代表着一个生命单位。所以一个物种的正确认定,不是一个简单的命名,需要大量的研究工作。每一个昆虫学家在准备发表新种以前,首先必须对昆虫的个体变异与物种间的差异有一个准确的判断,而这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需要长期细致的工作和经验的积累。而且,国际上有特定的《国际动物命名法规》。
要认定一个新种,最让人头疼的是大量的收集记录资料。因为每认定一个新种都要收集到从1758年1月1日以后直到今天为止的新种文献,并进行认真阅读和消化,光这一项工作,就非常耗费精力。要确定新种,另外一项工作就是必须核对模式标本,也就是发表新种时所根据的标本。而模式标本却更不容易找到,因为许多模式标本零散地保存在国外各博物馆和收藏机构的标本室中,不要说借用的难度了,很多模式标本,一般不是从事长期分类研究工作的人员,恐怕连它们保存在哪里都不知道呢!
西北农业大学昆虫学家花葆桢说,如果没有掌握必要的文献资料根本不考虑模式标本而草率地定为新种,就很容易产生“同物异名”,结果事与愿违,反而闹出笑话。
这么说来,普通的昆虫爱好者就不能发现或发表新种和新记录种了吗?
花葆桢老师讲道,“这可没那么绝对,我国幅员辽阔,还有不少地区缺乏调查,尤其是交通不便的偏远地区,肯定还会存在或多或少的新种,地区性的新记录种可能还会更多。只要在蝴蝶分类学家的指导下,经过长期的积累和研究,普通爱好者也完全有可能发现新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