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内-夏多布里昂(1768—1815)

时间:2024-11-22 04:53:02关键词:反对拿破仑的文学

《基督教的精神》为浪漫主义运动在宗教文学方面的主要著作。这虽然未对爱的理想多加阐扬,但对信、望的更生拟定了方案。它颂扬中世纪的诗歌艺术,因而刺激了哥特式建筑的复兴。这本五卷的巨著最初不仅包括《阿达拉》,也包括《勒内》,后者于1805年出版。这本40页的小书歌颂了悲观的情绪,反映了流亡贵族的消沉,也倾诉了夏多布里昂少年时代对姐姐的迷恋。这为成千描写悲哀失望情绪的著作提供了灵感和范本。

勒内-夏多布里昂(1768—1815)

勒内是一位年轻的法国贵族。他离开法国,和纳奇兹印第安人住在一起,想要忘记一段乱伦的爱情。他的继父谢克塔告诉了他阿达拉的故事,在谢克塔催请下,他也说出了自己的故事:“我在父亲面前一向畏缩胆怯,只有在妹妹阿梅利身旁才满足自然。”可是他发现对她的爱近乎乱伦时,他投身巴黎的人海——“广瀚的人野”,想忘怀自我来脱离情欲的纷扰。或终日坐在会众稀少的教堂里,祈求上帝助他解脱情爱的罪孽和生命的魔障。他向高山原野寻求宁静,然而到任何地方他都驱不散对温柔可爱的阿梅利的思念。他为向她示爱的念头而痛苦、煎熬、羞耻。最后他决心自杀。阿梅利知道了他正在立遗嘱的消息,猜到了他的企图。她立刻到巴黎找到了他,狂热地拥抱着他,“在我的额头上盖满了热吻”。他们在一起三个月,享受着快乐的时光。然后,她忏悔了,她留下安慰他的信和她的财产,进入一所修道院。他去找她,恳求和她见一面,但她坚决不肯再见他。她宣誓守贞时,他进入了教堂,跪在靠近她的地方。他看见她俯首在圣坛前,他听见她祈祷:“仁慈的上帝,请别让我再从庄严的床上起来,请以你的恩典覆盖我那不曾沾染我罪孽的哥哥。”他们从此不曾相见,这时他又起了自杀的念头,但最后决定忍受更大的痛苦活下去。“我在痛苦中找到了一些慰藉(这段话成了浪漫主义式悲哀的典范)。我怀着一些暗自的喜悦,发现悲哀并不像快乐是一种容易消散的感觉……悲哀的情绪终日留在心头,我的心情完完全全沉湎在空虚、痛苦的感觉里。”他厌倦了文明世界,于是决心去美国,遗世而独立,过着印第安人淳朴的生活。一位传教士责备他不该自我消沉,督促他回到法国,服务人群,以清涤自己的罪恶。可是,“不久,在路易斯安那的法国人与纳奇兹印第安人的大屠杀中,勒内和谢克塔都死于难中”。

这个故事娓娓动人,只是情节有悖常理,感情过度夸张。可是人们已有20年没有抒发情感的机会了,在革命的悲惨时代里,流泪是危险的,动辄得咎。人们的苦难也不是眼泪可以表达的,如今,革命结束了,生命有保障了,情感也可以自由宣泄了,眼泪也可以流下来了。悲哀的勒内和30年前的维特相互辉映,成了夏多布里昂独特风格的表征。1804年辛涅科尔(Senancour)笔下的奥伯曼(Obermann)也是同一类型的人物,而拜伦的《恰尔德·哈罗尔德的朝圣之旅》继承和表现了同一典型的人物。不过,拜伦不曾表示过他受了夏多布里昂的影响,夏多布里昂还因此责备这位英国诗人。这本小书使下一代的世人染上了世纪病(mal de siècle)——典型的“时代病”。这本小书也可能成为成千上万悲剧故事的范本。这种体裁的主角一般叫作“叙述者”(un romancier),可能浪漫主义运动就是由这个字得名的吧!在未来的50年里,这本小书大大影响了法国的文学和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