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美的胜利-斯塔尔夫人(1799—1817)

时间:2024-11-22 04:44:05关键词:反对拿破仑的文学

斯塔尔夫人一生的巅峰之作如今只好深锁隐藏在科佩的密室里,胎死腹中。她对此事的悲痛感触,身为作家的人都能深深体会。如今,她发现住宅四周围绕着拿破仑的密探。还有些仆人接受贿赂,打她的小报告。任何胆敢拜访她的朋友都被登记下来,拿破仑将惩罚他们。从前在革命时期,她曾救助他们生命、财产的一些知名之士,如今也小心翼翼,不敢亲近她。

不过,有两件事是值得告慰的。1811年,她结识罗卡。他当时约23岁,曾服务军旅,任职少尉,因受伤以致永远成了跛子,当时正为肺痨所苦。他爱上了英雄气概十足的斯塔尔夫人,她当时已45岁了。她貌不惊人,妇德未必完美,但才高八斗,囊中多金。罗卡俘虏了她,两人还曾生了一个儿子。斯塔尔夫人欢欣地落入了新情网,这段情似乎挡住、延缓了老年的来临。另一件堪以告慰的事是她一直盼望着能够去瑞典或英国,在那里可以找到人出版她如今只能秘密保存的著作。可是她无法通过拿破仑势力范围内的各国而抵达瑞典。最后,她决定携带原稿,秘密取道奥地利,上行越过俄国至圣彼得堡,再转往斯德哥尔摩。瑞典的贝纳多特王子将会帮助她出版此书。对于她而言,抛弃她知名的家园,离开母亲的墓园(她如今已原谅她母亲了),离开父亲的墓园(她始终认为他是政经界的圣哲),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1812年4月7日,她为罗卡产下一子,送到一个奶妈处安置后,1812年5月23日她躲过了各路奸细的耳目,带着女儿阿尔贝蒂娜、两个儿子、老情人施莱格尔、新情人罗卡,动身前往维也纳。她希望在奥地利首都取得前往俄国的护照,然后前往圣彼得堡,晋见那位英俊、勇武、开明的沙皇。凑巧的是,6月22日,拿破仑也率领50万大军,越过涅门河进入俄境,但是他希望见到一位战败、求饶的沙皇。

这次旅途所见,斯塔尔夫人记载于《十年流放》一。如今我们回想当时种种世事奇妙的巧合,不得不感叹这位饱经风霜的女子,究竟有多大的勇气,居然越过了无数障碍,穿过一个当时一般认为是野蛮民族的国度,到达俄属波兰的日托米尔(Zhitomir)。她只比拿破仑的大军早到8天而已。她由此地又匆忙前往基辅,再转往莫斯科。然后居然不顾危险,停留在俄国首都,游览了克里姆林宫,倾听教堂的钟声,访问当地科学和文学的知名人士。直到拿破仑到达的前一个月,她才离开莫斯科,经过诺夫哥罗德前往圣彼得堡。途中各城镇的人们视她为共同抵抗侵略者的重要战友,热烈欢迎她。她恭维沙皇是欧洲自由主义的希望,两人一心一意计划着支持贝纳多特做法国未来的国王。

9月她抵达瑞典,并促成了贝纳多特加入联盟,对抗拿破仑。在瑞典停留8个月之后,她渡海前往英国。伦敦推崇她为欧洲第一女士。拜伦等名人都来向她致敬。拜伦的出版商默里欣然同意为她出版延误良久的大作。1813年10月,《论日耳曼》终于推出。后来,联军于莱比锡大破拿破仑,进军巴黎至路易十八复位时,她仍留在伦敦。1814年5月12日,她匆匆渡过英伦海峡,经过了10年海外的漂泊,恢复了她巴黎的沙龙。在此,她款待来自各方的显贵——亚历山大、威灵顿、贝纳多特、坎宁、塔列朗、拉斐德。贡斯当如今又随侍左右,雷卡米耶夫人又见昔日风姿。斯塔尔夫人促请亚历山大不要忘记他拥护自由主义思想的言论。于是亚历山大、塔列朗在她的催促下,劝告路易十八应顺应立宪潮流。于是,这位复辟君主以英宪法为蓝本,“赐予”其复归的臣民一部两院宪法。孟德斯鸠终于实现了他的理想。但夫人不喜欢“赐予”这个字眼,她认为国王应承认主权在民。1814年7月,她胜利骄傲地回到了科佩,但也逐渐感到死之将至了。

不完美的胜利-斯塔尔夫人(1799—1817)

斯塔尔夫人虽有惊人的精力,但因长年的流浪、奋斗,甚至为了最后的胜利奔走,已是筋疲力尽、骨瘦神消。不过,她仍然忠心耿耿,照顾病危的罗卡,安排女儿和布罗伊公爵的婚事,同时开始创作她最后的作品《法国大革命抒感》。第一部分为内克的所有政策辩解,第二部分则对拿破仑大肆攻伐。在她看来,拿破仑夺取政权后,一举一动都朝着专制迈进。他发动战争是为自己的独裁找借口。斯塔尔夫人在司汤达之前,更早在泰纳之前就已把拿破仑比喻成“十四五世纪意大利的独裁者了”。拿破仑曾浏览并接纳了马基雅维利的权术思想,但对国家没有相对的热爱。法国不是他真正的祖国,只是他的踏脚石而已。他鼓励宗教并非虔敬地接受上主,只是利用宗教以为争权的工具。男人女人对于他而言并非有灵性的动物,只是工具而已。他并非残杀成性,然而为了胜利,即使血流成渠,他也不会为之动容。他具有雇佣兵的残忍,他没有绅士的风度。而且这个鄙夫,头戴皇冠,居然还自居为所有言论、思想和自由最后的避难所——沙龙——的法曹和监督。他不是革命之子,如果是,他只是弑父的逆子。

斯塔尔夫人虽痛恨拿破仑,不过她得知有人正计划杀害下台的皇帝时,她将此阴谋立刻通知拿破仑的哥哥约瑟夫,而且自愿前往厄尔巴岛保护这位落难的对头。因此,拿破仑特写信向她道谢。他由厄尔巴岛归来,不费吹灰之力重取法国时,连她也禁不住称赞他的勇敢:“我不会大声疾呼反对拿破仑的复辟。他为了夺回王位的所作所为都是合乎常情的。他由戛纳至巴黎的进军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勇敢行动。”

滑铁卢之役后,她由政治圈完全退出了。她不喜欢看见外军占领法国,也不喜欢看着旧贵族争先恐后地抢回土地、财产和权利。不过,路易十八将内克借予国库的款项2000万法郎归还一事使她十分高兴。1816年10月10日,她与罗卡秘密结婚。10月16日,两人虽然都有病在身,仍然回到巴黎。斯塔尔夫人又开放了沙龙。这是她一生最后的一段光荣时刻。巴黎的知名之士皆为座上嘉宾。威灵顿来自英国,布吕歇尔、洪堡来自普鲁士,卡诺瓦来自意大利。夏多布里昂在这里开始了和雷卡米耶夫人的牧歌恋情。但斯塔尔夫人的健康状态每况愈下。不久,皇家人士开始由政治生活中清除革命的影响。这时,她对复辟更加失望了。这是她从来梦想不到的事。在《法国革命抒感》一,她认为行政立法大权同集于一身即为独裁。因此,她坚持的理想是主权民有,而由全民选出的国民立法大会来代行使主权,但这些希望都落空了。

她并未能亲眼见到《法国大革命抒感》出版。她饱受情绪的纷扰和药物的戕害,如今只有一再加重鸦片的剂量来换取睡眠。最后,健康终于支持不住心灵的重担而崩溃了。1817年2月21日,她蒙路易十八某大臣召见。上楼梯时,她忽然摇摆着倒下了。此次脑中风,使她瘫痪了。她卧病在床有3个月之久,身体无法移动但还能说话,全身上下痛楚不堪。她要求女儿主持沙龙。她告诉夏多布里昂:“我一向情绪激动,多愁善感。我一生爱上帝,爱父亲,爱自由,至死不变。”1817年7月14日,她长辞人世,这天正是攻克巴士底狱的纪念日。她死时尚未满51岁。4年之后,拿破仑,她最大的敌人也去世了,还不到52岁。

麦考莱曾说,她是“当时最伟大的女人”,“在法国文学史上她是卢梭、夏多布里昂中间最伟大的作家”。我们同意他的看法。她的著作以理想崇高、范畴广博见长,而非以文字取胜。她的思想广博有余,精深则尚嫌不足。她和她的敌人拿破仑有许多相同的性格:精力充沛,不畏艰苦的勇气,凌驾万物的气势,爱好权势,不容异己,但她缺乏他注重实际的态度。从她的小说里可以看出,她的想法和拿破仑的政治野心相比,显得天真幼稚。我们且听他困处孤岛时对她盖棺定论的评价:“斯塔尔夫人的家成了反对我的兵工厂。许多到那里去的人都成了她发动战争、攻击敌人的武士……无论如何,她的确是一位才华横溢、与众不同的女士。她将会名垂百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