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曼帝国时代政治、艺术、文学的辉煌成就如今已成了过眼云烟。但是,1789年的土耳其仍勉强控制着埃及、幼发拉底河以东的近东地区、小亚细亚、亚美尼亚、希腊、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塞尔维亚、多瑙河的侯国瓦拉几亚和摩尔多瓦等地。这些地方并不是拿破仑的,他在《泰尔西特和约》中让给了亚历山大,这些残山剩水其实也是土耳其所有。苏丹的帝国由于经济萧条,道德败坏,国势日衰。他们纵容土耳其的阿里帕夏压榨百姓,而中央政府丝毫不加干涉。阿里帕夏在阿尔巴尼亚的高压统治如拜伦描述的,是众所皆知的。最后,阿里帕夏聪明反被聪明误,竟然阴谋反抗帝国政府,苏丹马哈茂德二世派人把他暗杀了。
塞尔维亚人始终为独立而奋斗,他们的帕夏颇得人望,却为土耳其近卫军杀害。1804年,塞尔维亚志士卡拉乔治建立了共和国,并由民选大会选出参议院。马哈茂德苏丹派遣大军在贝尔格莱德镇压这个新成立的共和国(1813年),卡拉乔治和成千的跟随者逃到了奥地利。后来奥布瑞诺维奇又领导二次革命,劝服了苏丹,接受妥协的方案,让塞尔维亚获得了宗教、教育和贸易的自由。奥布瑞诺维奇又政治暗杀双管齐下,处决了他的对手卡拉乔治,日渐巩固了他的势力。后来他又从苏丹得到了世袭的权力。1830年,塞尔维亚实质上已是一个独立国家了。
希腊从1452年起就已沦于土耳其人之手,奥斯曼帝国长久的统治使希腊人已渐渐遗忘了古希腊的光荣史迹。再者,希腊人历经法兰克人的征服、斯拉夫人的移入,他们的血统、民族历史、语言已经互相混杂,最后民间的语言已和柏拉图时的希腊文大不相同了。不过,学者、诗人、爱国志士都尽可能来保存正统的希腊语文。在395年至1452年的11个世纪里,希腊人统治拜占庭帝国,并在学术、哲学和艺术上一直有丰硕的贡献,这些光荣史实他们也尽力维护,加以宣扬。法国大革命又勾起了希腊人旧时的回忆,拜伦在《恰尔德·哈罗尔德的朝圣之旅》一诗中大声疾呼:难道希腊人不能重获自由吗?许多希腊人都有同感。里加斯·菲拉伊奥斯(Rhigas Pheraios)为瓦拉几亚人,生于塞萨利,定居于维也纳。他曾写了一首希腊形式的《马赛曲》,并广为流传。后来组织“朋友会”(hetairia),主张希腊人和土耳其人应在自由、平等的原则下共同生活。1797年,他带着12箱的宣言,起程前往希腊,在的里雅斯特港被捕,后在贝尔格莱德殉难。另一“朋友会”成立于敖德萨,并散布至希腊本土,对希腊革命风气的助长有不小的功劳。伊兹密尔(Izmir)一个希腊人科瑞斯于1788年旅居巴黎。他致力于希腊语言的净化,使其合于古代的典范。法国大革命的消息使他欣喜万分。在匿名的诗歌、文章及他编辑的希腊古典名著里,他一再鼓吹共和,反对教权。但他还是提醒人们,革命的时机尚未成熟。不过革命1821年就爆发了,1830年希腊终于解放。
我们评价土耳其政府,往往要通过时间、空间、语言和偏见的重重烟雾。即使这样,我们还是看得清楚,比起1800年前的其他欧洲政权来,土耳其并不见得是最残酷的政权。拜伦看到几个罪犯的首级挂在土耳其皇宫宫门两旁示众,不禁惊慌失措(1810年5月21日)。其实,法国大革命断头台上的男女应该比同时期苏丹斩首的人要多得多。在土耳其,大部分财富落在少数人手里——正和别的地方一样。土耳其人虽然好战,但他们也有哲学家、文学家的气质。他们凡事都听天由命,知道埋怨也改变不了命运。他们认为,除了金子外,美丽的女人经过适当的管教、打扮后,也是世上的珍宝。因此,他们有能力的话,就会尽量多蓄妻妾——能干的人不是更应该子孙满堂吗?土耳其人文学和艺术的佳作始终连绵不断,诗坛济济多士,清真寺的建筑也是灿烂辉煌。1800年的伊斯坦布尔应该是欧洲最美丽的城市吧!
但是,土耳其的政治局面江河日下,一蹶不振,经济衰颓,军容散漫。相反,土耳其的敌人军力、物力日渐强大。土耳其的首都是欧洲地图上兵家必争之地,所有欧洲基督教国家都垂涎不已,想要把这颗明珠据为己有。俄国叶卡捷琳娜二世这时已将势力伸入黑海,又从鞑靼人手中夺取了克里米亚。如今,她带着伏尔泰的祝福终日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在君士坦丁为孙子举行加冕典礼。
这就是赛利姆三世27岁登基苏丹时的欧洲大势(1789年)。赛利姆三世受过良好的教育,与法国大使友谊甚笃。他曾派密探驻在法国,向他报告西欧的政情、思潮和习俗。他深知,土耳其的制度非经彻底的改革,不足以抵御外侮,于是他和叶卡捷琳娜在雅西(Jassy)缔和(1792年),承认俄国对克里米亚及德涅斯特河、布格河两河的主权。然后他着手建立奥斯曼帝国的新政——其重心在于民选市长和代表。他在西欧的协助下,创办了航海、工程等学校,逐渐建立了新海军。他本来计划从俄国收回失土,但是由于拿破仑征服埃及,进攻土耳其、阿卡而告取消。1798年,他加入英俄联盟对抗法国。1802年和平恢复了,但是战争耗费庞大,民怨四起,地方首长、不法官吏起而叛变,反对新宪。1807年,赛利姆三世退位,但仍难逃暗杀的命运。局势混乱了一年,拥护他的人复又得势。1808年,他的外甥马哈茂德二世继任苏丹,统治土耳其达31年之久。
基督教各强权或以武力,或以金钱,争相夺取对帝国政府的控制。可是任何一方都不容许敌手控制博斯普鲁斯海峡,因此土耳其的国家地位才得以幸存。1806年,亚历山大一世派军进入摩尔多瓦、瓦拉几亚,将这些省份据为己有。拿破仑驻土大使促使赛利姆出兵抵抗,于是,土耳其向俄国宣战。1807年,拿破仑在泰尔西特出面调停,达成的停火协议却屡遭破坏。后来,亚历山大决定要全力对拿破仑作战,才从南部阵线撤军。1812年5月28日,即拿破仑离开德累斯顿赴集于波兰大军的前一日,俄土签订了《布加勒斯特和约》(The Peace of Bucharest),俄国放弃多瑙河侯国的主权。此时,法国40万联军正预备越过涅曼河,进军俄国。亚历山大也已集结了所有的兵力,准备与敌人一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