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时代的瑞士(1789—1812)

时间:2023-10-25 19:29:03关键词:拿破仑时代的大陆边缘各国

瑞士由于和法国比邻而居,与其命运息息相关,法国惊天动地的剧变也在这块人间乐土引起了骚动。瑞士的新派人士听到法国大革命的消息,十分高兴,认为这代表着自由的理想就要实现了。当时最负盛名的史学家缪勒宣称在欧洲历史上,自罗马帝国沦亡以来,1789年7月14日是最值得庆祝的一天。雅各宾派得势后,他写信给一位朋友说:“你一定和我一样,也替国民会议惋惜吧!大家都被美丽的言词迷惑了,理智的人反而曲高和寡。你可能也体会到,正因为他们想要太多的自由,结果丧失了所有的自由。可是无论如何,他们的理想已常留在每个人的心坎里,这次大会总有一些值得称道的地方。”

拉阿尔普曾为沙皇亚历山大的老师,他把自由主义的理想灌输给沙皇。1796年,他回到祖国瑞士,和奥克斯等瑞士革命人士组成了瑞士俱乐部,致力于推翻统治瑞士各邦的贵族阶级。拿破仑第一次意大利战争后,也注意到了瑞士这些革命的火花。当时,瑞士贵族统治者庇护并协助在境内的法国流亡人士,从事反对革命的活动。于是,拿破仑建议督政府:要对付这些反革命的分子,可以在瑞士找到不少的帮手。督政府也清楚,在法国和日耳曼王侯的冲突中,瑞士的战略价值极为重要。督政府派军进入各邦,合并了日内瓦,推翻了各贵族政权。然后靠着当地革命人士的热忱支持,成立了法国保护下的赫尔维蒂共和国。

新政府分裂为三派:雅各宾“国家主义派”(Jacobin“Patriots”)、温和派(Moderates)、邦联派(Federalists)。他们争吵不休,钩心斗角。最后,他们害怕如此下去终会导致战乱,请求拿破仑(当时仍为执政)为他们制定新宪法。1801年,拿破仑订立了《马迈松宪法》(The Constitution of Malmaison)。根据这个宪法,瑞士成为法国的保护国。“这个宪法仍有瑕疵,可是就当时瑞士的情势而言,已是尽善尽美了。”然而内部仍然纷争不息,最后邦联派推翻了共和政府,组织了新军,同时打算恢复贵族统治。拿破仑因此出面介入,他派遣3万名士兵重新把瑞士置于法国的控制之下。这回,交战各派又要求拿破仑出面斡旋。于是拿破仑拟定了《调停法案》(Act of Mediation),各主要党派一致赞成。这个法案结束了赫尔维蒂共和国,瑞士邦联就此诞生。今天邦联政府的形态大体上一如往日,只是过去瑞士还必须遵照调停法案的规定,每年按一定比例摊派法军的兵源。《调停法案》虽然增加了瑞士兵源的负担,但不失为一部优良的宪法。瑞士各邦因此尊称拿破仑为“自由的重建者”。

瑞士山川壮丽,但只给予天才一个小小的舞台,观众寥寥无几。好多瑞士作家、艺术家、科学家到其他的大地方旅游,去寻找灵感,发挥所长。菲斯利(Johann Füssli)旅英从事艺术。德康多(Candolle)旅法,他对植物的说明与分类更为先进。裴斯塔洛西留在国内,他教育方面的实验使全欧洲为之侧目。他认为,抽象的观念除非以具体的事物加以陪衬,否则青年学子无法了解。同时,以团体活动及共同朗读的方式来教育儿童最容易收到效果。根据这些原则,裴斯塔洛西于1805年在伊韦尔东(Yverdun)创办了一所寄宿学校。有十几个国家的教师慕名而来,这所学校的教育原则也影响了欧美各国的基础教育。费希特也把裴斯塔洛西的教育原则列入了他的强国计划中。

拿破仑时代的瑞士(1789—1812)

缪勒花费了22年(1786—1808年)来撰写他的巨著《瑞士邦联史》(History of the Swiss Confederation),虽然以他用功之勤,但只完成1489年以前的历史。这部巨著的内容、文体都堪称为经典之作。由于这部杰出的著作,时人把他和罗马的史学家相比,称他是瑞士的塔西佗。在缪勒的笔下,中世纪的瑞士城邦成了理想的国度。他的著作和光荣的战绩一样,建立了民族的自信。他这本威廉·退尔(William Tell)的传奇,便是席勒名剧的素材。1810年,缪勒58岁了,这时他开始撰写《世界通史二十四本》。后来受读者的邀请,他到了日耳曼,跟随天主教的美因茨选帝侯,后来就任奥地利首相,最后当了威斯特伐利亚教育总监。他去世后,法国女作家斯塔尔夫人哀悼他说:“我们简直无法想象,一个人的头脑怎么容得下这么多的史实、日期……他去世了,我们都觉得好像不只是一个人离开了我们。”

瑞士人致力于历史,名声仅次于缪勒者为西斯蒙弟。他爱慕法国名媛斯塔尔夫人,随侍其左右,颇有中古骑士之风。他生于日内瓦,大革命时逃难至英,又转至意大利,日内瓦局势平静后才回来。1803年,他谒见了斯塔尔夫人,伴随她到意大利,后来又常到她科佩的沙龙。在这段期间,他的作品很多,但都保持了严谨忠实的风格。他的《中世纪意大利共和国史》长达16卷。曼佐尼、马志尼、加富尔等意大利复兴运动领袖都多多少少受了这的影响。他31卷的巨著《法国史》(Histoire des Fran?ais)写了23年之久。这部巨著一度与法国史学家米什莱的巨著齐名。

1818年,他到了英国。当地经济情况的凋零残破,使他大有所感。1819年,他出版《政治经济的新原则》,这充满了先知先觉的卓越见解。他认为由于发明日新月异,英国的生产速度大为增加,但是大众的购买力停滞不前,这两者的差距即为英国经济萧条的主因。购买力的落后,主要原因又在工资过低。因此,只要经济制度不改变,消费力迟滞的危机永远会存在。

西斯蒙弟的解决方案十分极端,一时语惊四座。他主张施政的主要方针在于维护人民的福利,对工会不利的法律应该废止,工人应有免于失业的保障和免于剥削的权利。国家、全人类的利益不容许社会上“利欲熏心人士的榨取,而因此牺牲掉。富人应该遏制自己的贪欲”。西斯蒙弟的理论实开马克思主义的先河,但他是反对社会主义(当时即称为共产主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