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第一次人口统计(1769年)为82.5万人,其中72.76万人住在挪威,该国在1814年以前仍受丹麦国王的统治。在挪威,几乎每位农民都有自己的土地,而且和维京人一样骄傲。然而在丹麦,半数的农民沦为农奴,另一半应支付赋税。历来丹麦诸王很想压制这种封建制度,但是他们在财政上依赖领主太深,心有余而力不足,1787年以前,该国始终保持着农奴制度。该国的商业或工业受政府的鼓励太少,因此始终没有重要的中产阶级兴起,就是基尔运河的开浚(1783年)也仅对英国和荷兰商人有利,丹麦人却无利可图。丹麦是第一个(1792年)在其领土内废止贩奴的欧洲国家。
贵族统治着这个国家,路德教派霸占了教坛、报纸,并希望统治人的心灵。1537年至1849年采行的严厉的出版检查规定,已使非路德正统论的印刷品和言论皆成非法,而且有许多非神学作品,如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均被视为有害公共道德。法庭用语为德语,大学使用拉丁文,纯文艺——几乎无此类作品——则使用法语,当然更有害文学的发展。利用本地语言写作丹麦文学,并引导启蒙主义的某些光芒进入丹麦的,是一位18世纪最杰出的丹麦人。
不仅丹麦,挪威也可声称霍尔贝格为本国人,因为他生于卑尔根(1684年12月3日)。在当地的拉丁学校毕业后,越海进入哥本哈根大学读书。不久,手上的钱用罄,他回到挪威,担任一位乡间牧师家里的家庭教师。在积下60泰勒后,即出发环游世界。1704年,他在荷兰。1706年至1708年,他在牛津图书馆流连进修。回到哥本哈根后,他开始登台讲学,然而除了自我教育外几乎一无所得。同时,他以家教为生,却胸怀大志。1714年,哥本哈根大学聘他为荣誉教授,他又得到一笔私人赠礼,使他能够环游意大利和法国两年,但途中多为徒步旅行。这次最伟大的旅行归来后,他转任令其讨厌的形而上学教授,然后任拉丁文和韵文教授,最后(1730年)担任他喜爱的历史与地理学教授。
闲暇时,他创作丹麦文学。在此之前,丹麦文学几乎只限于民歌、闹剧、赞美诗及民间敬神的著作。霍尔贝格著有丹麦文论政治、法律、历史、科学及哲学的诗、讽刺文章、小说和论文,混合成为一部小丛书。他的多才多艺,只有伏尔泰差可比拟。像伏尔泰那样,他利用讥嘲来惩罚崇拜古典主义的自大的教授、用专门用语阻碍司法的律师、又爱钱又要地位的教士及置人于死地的医师。其第一部主要著作是讽刺史诗《派德·帕斯》(Peder Paars,1719年),几乎这些社会的中坚分子皆受其讥笑。有些丹麦要人觉得有如芒刺在背,要求丹麦国王腓特烈四世查禁该书,理由是该书违背道德而且讥笑教士。国王看了该史诗的第一篇后,认为该史诗“是一本无害、有趣的著作”。但是皇家会议告诉霍尔贝格,假如没有写下那篇诗会有多好。
他的兴趣又转到舞台上。1720年,法国演员加庇翁在哥本哈根开设了第一家丹麦剧院。他发现丹麦剧本皆不值得演出,便从法国和德国引进剧本。他从《派德·帕斯》中看出霍尔贝格有收集喜剧题材并写喜剧的才能,便请他提供本地语剧本给新戏院使用。在一年内,霍尔贝格写了5部,8年内写了20部,均贴近本国的社会习俗。其伟大的继承者亚当·厄伦施莱格谈到他时说:“他知道如何忠实地描述哥本哈根中产阶级的生活,即使该城已成历史陈迹,即使在200年后,霍尔贝格喜剧始再重现,人们仍然可以从这些喜剧来构想那个时代的情形,正如从庞培和赫库兰尼姆两城我们可以看出古罗马时代的情况一样。”
霍尔贝格的喜剧形式和思想取自普劳图斯、特伦斯、莫里哀及艺术喜剧联盟(Commedia dell’Arte,16世纪意大利著名的一群演员)的剧作,那是他在去意大利时欣赏的。其喜剧有的是轻松愉快的独幕剧,如《史加那若哲学国境之旅》(Sganarel’s Journey to the Land of the Philosophers);也有魅力依旧的独幕剧,如《山上的杰普》(Jeppe of the Hill),由该剧我们才知道,农民一旦掌权,比贵族还要狠辣得多;有些则是完整的戏剧,如《拉斯慕斯·蒙塔努斯》(Rasmus Montanus),这是一部对学究的卖弄博学、神学的教条主义及民众的无知大事讽刺的笑闹戏剧,剧中还悄悄地点出乡下人的坦白,例如李斯伯特听说未婚妻大学放假回来,就告诉其父说:“那么我的梦是真的了……昨晚我还梦见和她睡在一起哩。”纵然有这么多生动的喜剧,但1727年哥本哈根剧院仍因缺乏公众支持而告关闭。该剧院最后演出的是霍尔贝格的《丹麦喜剧的葬礼》(The Funeral of Danish Comedy)。
他写作舞台剧本,震惊了大学的评议员。现在足能告慰他们的是,他终于推出几部历史杰作,在丹麦读者面前表现了西欧学术的成果。《丹麦挪威一瞥》(A Description of Denmark and Norway,1729年)、《丹麦史》(A History of Denmark,1732—1735年)、《教会通史》(A Universal Church History,1727—1747年)、《犹太人史》(A History of the Jews)等均系编纂的著作,但是编写颇佳。在用力甚勤中,他在其杰作《尼尔克林地底游记》中找到了慰藉(1741年)。为了获得全欧洲的读者,他用拉丁文来写这。该书确实赢得了广泛的欧洲读者,巴格森(Jens Baggesen)通过译文将之译为丹麦文,共印了3版。德文版则印10版,瑞典文、荷兰文及英文均印3版,法文和俄文则印2版,匈牙利文只印1版。就是这部《尼尔克林地底游记》,使霍尔贝格不但成为丹麦的伏尔泰,更成为丹麦的斯威夫特。
岩穴中的响声引起了尼尔的好奇,他决心进去探查。他的朋友们用绳索把他吊下去,没想到绳子断掉了。“带着令人惊恐的速度我就这样往深渊下掉。”在地壳里面,他发现了一处空旷的地方或可说另一个天地,那里有一个太阳,有它的行星,还有许多星星。他落进其中一个行星里,成为其卫星,无助地绕着它团团转。但他终于抓住一只苍鹰,随它轻轻地落在行星“柏渡”(Potu,Utop[ia]理想国的反写)上面。此处树木才是统治者,它含有智慧的汁液。不幸,“我爬上的树是警长的妻子”。“柏渡”有一些优良的法律。“公开反对天神的特性及本质者”,“被视为有点神经不正常”。他们会被放血减热,并在“精神狂乱复原”之前,遭受禁闭。“柏渡”的母亲亲自授乳养育婴儿——这比卢梭呼吁母亲亲自授乳还要早21年。在柯克拉古省,女人治理国家,男人则负责管家或成为男妓,女王后宫有300名俊美男子。柯克拉古的哲学家试着登陆太阳,浪费了很多时间,因此对地面上的事很少加以注意。在米克拉克省,全体人民皆是无神论者,“只要避开警察什么恶事都干”。尼尔发现了一《塔尼安人地面世界之游》(Tanian’s Journey to the Superterranean World),该书这样描写欧洲及其奇异的习惯:头上戴着奇大的假发,帽子夹在手臂下(法国贵族就是如此),“小饼或圣饼还要带到街上游行,教士说那就是诸神的化身。烤这些饼的人……将须宣誓,就是这些圣饼创造了世界”。
《尼尔克林地底游记》对基督教教条曾有一些讽刺的描述,该书呼吁各种宗教应有礼拜的自由。但它也劝人信上帝、天堂和地狱,视为不断受到自私和肉欲打击的道德律的支柱。1747年,丹麦王腓特烈五世封这位已经自我改革的改革者为男爵。霍尔贝格年轻时享受反叛的快乐,老年却享受接受的快乐,其生命终于1754年。
有些人认为埃瓦尔德才应取得霍尔贝格的地位。埃氏在冒险、受苦及生命短暂这几点上,与拜伦、济慈和雪莱相似。1743年,他生于哥本哈根,是一位路德派牧师之子,曾反抗其老父旨意,年16岁即爱上了阿伦斯。他认为神职报酬太缓故予放弃,而加入普鲁士军队,后又加入奥地利军队,决心取得财富与光荣后与阿伦斯结婚。但贫困和疾病毁了他的健康,他只好回到哥本哈根,仍从事神学工作。阿伦斯嫁给有钱人家,埃瓦尔德只好全力写诗和散文。他曾写了第一部丹麦文悲剧《罗尔夫·卡拉格》(Rolf Krage,1770年),并在写下英雄诗剧《巴尔德之死》(Balder’s Death,1773年)后,达到18世纪丹麦诗歌的顶峰境界。他无法依靠写作为生,曾退隐乡下养病,最后得到政府一笔津贴才复原如常。为报答政府之雅意他写了《渔夫》(The Fishers)这部剧,内含爱国民谣《国王克里斯蒂安立在高墙上》(King Christian Stood by the Lofty Mast),其后这首歌成为最受喜爱的丹麦国歌。它是埃瓦尔德光荣的呼声和向生命的道别。经过长久的病魔纠缠,1781年他终于告别人间,享年38岁。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人民认为他是“北欧最伟大的抒情诗人,也许应说是最伟大的诗人”。
随着18世纪脚步的前进,丹麦的政治史成为一部传统与实验之间无休止冲突的现代戏剧。国王克里斯蒂安六世曾融合了反对派的主张。他与其大臣引进纺织工人,建立纺织工业,成立国家公司以与亚洲和美洲进行贸易,并开设哥本哈根银行(1736年),因而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他们曾把格陵兰岛置于丹麦国王的统治之下(1744年)。他们到处设置小学和中学,并创设促进文化和学术的学院。不过,他们恢复了古老的法律,要求人们星期天参加路德教派的礼拜。他们封闭了戏院、舞厅,驱逐戏剧演员,并禁演舞剧。
克里斯蒂安之子腓特烈五世继续执行这类法律,但此人性情和蔼,生活较重肉体享受,这些法律便变得较为松弛。1751年,他重用汉诺威的伯恩斯托夫为首相,提高政府的诚信和能力,恢复陆军和海军,不再参与“七年战争”,并引进教授、诗人、艺人和科学家,搅动有若一池死水的丹麦文化。我们已知克洛普施托克曾经接受这项邀请。1767年,伯恩斯托夫曾说服叶卡捷琳娜大帝签约释放荷尔斯坦因回丹麦,其绥靖外交政策达到成功的顶峰。
腓特烈五世因荒淫的生活而损害健康,43岁时即去世(1766年)。其子克里斯蒂安七世年方17就忙着和英王乔治三世之妹卡洛琳结婚。她为丹麦京城的社交生活增光不少,但其半疯的丈夫冷落了她,径自过着放荡的生活,结果卡洛琳与御医施特林泽发生了可悲的奸情。施特林泽是神学教授海尔之子,曾在当地学医,与多数医生一样,他也失去对宗教的信仰。他治愈了一些国王宠爱的情妇,因而在国王面前很有影响力,他又很成功地促使克里斯蒂安七世与王后同床,因而使王后生下一个继承大统的王子,此事也令他在王后面前很得势。丹麦国王变得冷淡阴沉时,王后在政府中的权力逐日见长,而她的御医不但得宠而且许他指导政策时,他成为国家真正的统治者(1770年)。皇宫发出的敕令,是由施特林泽以精神不健全的国王的名义签署的。伯恩斯托夫则被解职,安详地退隐到其在德国的庄园。
施特林泽曾读过许多哲学书,他想依据他们的原则来重整丹麦人的生活。他禁止滥用贵族特权,结束对报刊的检查,开设学校,清除贪污渎职的公务人员,解放农奴,禁止司法刑讯,宣告宗教宽容,鼓励文学和艺术的发展,改革法律、法庭、警政、大学、财政、都市卫生……为减少公共债务,他废止多种津贴,并将宗教基金收入拨归公共用途。
贵族阴谋推翻他,并利用新闻自由来削弱他的声望。虔诚的丹麦人痛恨宗教宽容,视同无神论,并把施特林泽看作外国人,认为其权力的唯一渊源来自王后床上。1772年1月17日,一群陆军军官使国王相信,施特林泽和王后阴谋杀害他。国王下令逮捕他们两人。卡洛琳被贬入哈姆雷特堡。施特林泽被打入地牢,经过5周的苦刑,终于供认与王后有奸情。1772年4月28日,在准予参观的群众面前他在刑架上被乱刀分尸。在乔治三世力保之下,卡洛琳获允退隐于汉诺威的策勒城,1775年5月10日去世,只有24岁。
这些成功的阴谋者共拥王子腓特烈之师古尔德贝格掌政。在其12年执政期间,古尔德贝格曾领导爱国行动抵抗外国对政府、语言、教育等方面的影响力,开放公职给人民,恢复农奴制度、司法刑讯,确立路德教会的最高地位,在各大学实施宗教教育。伯恩斯托夫伯爵之侄及其保护人安德烈亚斯·彼得·伯恩斯托夫受命主持外交事务。王子腓特烈自为摄政时(1784年),古尔德贝格即被解职。安德烈亚斯·彼得·伯恩斯托夫继任为首相,一直到老死。在其小心翼翼的主政下,农奴制度又告废止(1787年)。在丹麦,贩奴已告绝迹,经济也获得自由发展的余地。伯恩斯托夫去世后(1797年),丹麦已经稳定地走上令全世界羡慕不已的和平繁荣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