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相当近代的乐曲形式是由叙述《圣经》故事或圣者生平的中世纪赞美诗衍发出来的。圣·菲利普·内里(St.Philip Neri)赞成罗马教堂神父用它作为祈祷堂中奉献和指导的工具,而为它取了这个名字。贾科莫·卡里西米和他的弟子亚力山德罗·斯卡拉蒂使神剧在意大利发展起来。海因里希·舒茨将它从意大利带到德国。莱因哈德·凯泽在他去世(1739年)之前,将这种形式发展到很高的境界;1741年,亨德尔的《弥赛亚》(Messiah)将这个遗产发扬到巅峰。
亨德尔的成功部分是由于他在这种形式中注入了英国风格。他不断由《圣经》中选择神剧的题材,但他也不时地顾及世俗的兴趣。在《约瑟夫及其兄弟》(Joseph and His Brethren)和《杰芙莎》(Jephtha)中,他加入了恋爱的主题。他强调戏剧性甚于宗教性,《扫罗》(Saul)和《在埃及的以色列人》(Israel in Egypt)就是例证。而且,他采用完全的英语原本,只有部分按照《圣经》。在许多方面,它的确是宗教音乐,却不受教会和礼仪的束缚。在世俗的庇荫之下,在舞台上演出。亨德尔采用《圣经》上的主题,来象征英国的历史:“以色列”代表英国;在埃及(斯图亚特)桎梏和希腊(高卢)统治下犹太人争取自由的奋斗之中,可以听到1642年的“大反叛”(Great Rebellion)和1688年的“光荣革命”。上帝的选民事实上是英国人,而以色列的上帝也就是领导英国度过艰苦、获致胜利的人。和清教徒一样,亨德尔认为上帝是《旧约·圣经》中全能的耶和华,而不是《新约》中慈悲的天父。英国人有感于此,对亨德尔的神剧反应热烈,而且深以为荣。
上升到《弥赛亚》的阶段由1739年1月16日在国王陛下剧院上演的《扫罗》开始。“单单是神圣庄严的‘送葬曲’就足以使这个作品不朽”,但听众还未熟悉这种乐曲形式,《扫罗》只上演了6次。凭着难以令人置信的精力,亨德尔写作并推出(4月4日)了另一出杰作《在埃及的以色列人》。在这出剧中,他使合唱团成为主角,唱出诞生中的国家的心声,还写作了许多被认为最出类拔萃的音乐。事实证明,对于当时的欣赏能力而言,它太庞大而且厚重,以致这历史性的演奏季结束时,亨德尔又增添了新的债务。
1739年10月23日,由于杰金斯的耳朵,英国和西班牙发生了战争。在喧嚣混乱中,亨德尔租下了一间小剧院,在音乐守护神的节日那天,推出了根据德莱登的《圣西西利亚日的赞歌》(Ode for St.Cecilia’s Day)谱写的乐章(1739年11月22日)。纵使在寒冷而混乱的冬夜,伦敦也无法抵抗它生动而富旋律的序曲,第三节中轻柔美妙的女高音咏叹调,或是第五节中“低诉的横笛”和“鸣转的鲁特琴”;而“鼓声雷动”,则和弥漫在大街小巷之中的战争气息不谋而合。亨德尔再度鼓起勇气,尝试了一出歌剧《伊曼纽》(Imeneo,1740年),未获成功。他又尝试《戴达米亚》(Deidamia,1741年),也未获成功。此后,这个疲倦的巨人从伦敦的音乐舞台上隐退了近两年。
这两年却是他最丰硕的时期。1741年8月22日,他开始写作《弥赛亚》,剧本是由查理·简南斯(Charles Jennens)采自《旧约》的《约伯记》、《诗篇》、《以赛亚书》、《哀歌》、《哈该书》、《撒迦利亚书》和《玛拉基书》,及《新约》中的《马太福音》、《路加福音》、《约翰福音》、《保罗使徒书》和《启示录》。总谱在23天内完成。在这些日子中,他曾经告诉一个朋友:“我认为我真正地看到了天堂,全能的上帝也在我的面前。”起初他并不期望会有听众,他先根据弥尔顿的《大力参孙》(Samson Agonistes)写作另一出歌剧《参孙》(Samson)。在他沉迷于工作的某一天,他收到一个到都柏林演出他的一些作品的邀请。这个看似从天而降的邀请,实际上是来自爱尔兰的领主,德文希尔公爵威廉·卡文迪什。
他于1741年11月17日抵达都柏林,他尽可能地聘请最出色的歌手,包括托马斯·阿恩多才多艺的女儿玛丽亚·西伯。几个慈善机构为他安排了6场演奏会,都相当成功,接着举行一连串的演奏会。1742年3月27日,都柏林的两家定期刊物刊载了声明:
为了救助几个监狱中的犯人及支持麦瑟医院……4月12日星期一,菲仙波街的音乐厅将演出亨德尔先生的大型新神剧《弥赛亚》。两座教堂的唱诗班将支持此项演出,亨德尔先生还将演奏一些风琴协奏曲。
4月8日的预演也出售门票,《弗克纳》(Faulkner’s Journal)杂志报道“演奏极为精彩,它……被最伟大的鉴赏家视为前所未闻的最出色的音乐作品”,还预告星期一的演奏将顺延至星期二,同时希望女士们“不要穿戴撑裙箍,以增加更多宾客的空间”,后来的一则新闻又要求男士们不要佩剑,即使如此,音乐厅还是由600个座位加添到700个座位。
这出在所有重要音乐作品中最著名的乐曲,终于在1742年4月13日上演。4月17日,三家都柏林的报纸刊出了相同的评论:
上星期二,亨德尔先生的奉献大神剧《弥赛亚》上演了……最具权威的评论家认为它是最出色的音乐作品。座无虚席的听众,满心的赞赏,却无法以言语形容它带来的微妙的喜悦,借着最高雅、庄严、动人的字句宣叙出来的崇高、宏伟和温柔,使每个陶醉在音乐中的心灵和耳朵心旷神怡,深受感动。亨德尔先生将此次伟大演出的收益,交由囚犯救助协会、慈善疗养院和麦瑟医院均分,他的名字将永受感怀。世人应知亨德尔先生的慷慨,方属公允。
6月3日,《弥赛亚》在都柏林重演。从那时起,它重演了千余次。然而,谁会厌倦那些柔美或庄严的咏叹调及它们和缓优雅的伴奏——“他将满足他的羊群”“我知救主在世”“他将受尊崇”“他受轻蔑丢弃”?在都柏林的首演,西伯小姐唱出这首最后的曲调时,听众席上一个英国国教的牧师喊出来:“女人,你的罪将因此获得救赎!”所有宗教期望的深热之情,所有虔敬歌曲的柔和,作曲家所有的技巧和感受,融合在一起,使这些咏叹调成为近代音乐的不朽之作。
8月13日,精神和物质都获得满足的亨德尔离开都柏林,决心再度征服英国。他发现蒲柏在《愚人志》(1742年)第4卷中,不比寻常地颂扬他时,一定感到志得意满:
看!伟大的亨德尔英武挺立,
有如勇敢的布里阿洛斯千年(管弦乐团)飞腾,
他来将众人灵魂鼓舞唤醒,
有如主神的雷和战神玛斯的鼓交响齐鸣。
1743年2月18日,这个东山再起的作曲家在柯文特花园的皇家剧院推出他的神剧《参孙》。乔治二世率领伦敦的名流参加了首演。除了不赞一词的贺拉斯·华尔波尔外,每个人都喜欢它可爱的序曲。高贵的咏叹调“啊!上帝我主”几乎具有《弥赛亚》的光彩,《参孙》和参孙本人一样,“使屋宇崩坼”。但是,一个月后(3月23日),《弥赛亚》在伦敦上演时,就是国王也无法将这出神剧提拔到被大家接受的程度。僧侣们对使用剧院演出宗教音乐大加责难,对他们歌剧团失败的创痛记忆犹新的贵族更是裹足不前。此后的两年中,《弥赛亚》只上演了3次,然后一直间断到1749年。那一年,亨德尔是濒于破产的慈善家,他送了一架漂亮的钢琴给与他的朋友贺加斯关系密切的弃儿医院。1750年5月1日,亨德尔专门为不幸的人们演出《弥赛亚》,以后每年都为他们演出一次。
1743年6月27日,乔治二世率领他的军队在戴廷根大获全胜。他凯旋伦敦时,全城以游行、灯火和音乐来欢迎他,向他致敬,圣詹姆斯宫的皇家教堂回响着亨德尔为这个时庆(11月27日)所写的《戴廷根谢恩赞美歌》,这是一个有剽窃痕迹的天才产物,因为其中包括窃自早期而不著名的作曲家的乐段。它是一个拼凑的奇迹,使国王龙心大悦。
受到王室善意的鼓励,亨德尔再度努力尝试吸引伦敦的注意。1744年2月10日,他推出另一出歌剧《赛美勒》(Semele),其中包括至今仍被演唱的优美的《天涯海角》(Where’er You Walk),但只演出了4场。贵族们对他仍存敌意,许多名门仕女认为晚上安排亨德尔的演奏会是一种浪费,一些地痞流氓受雇撕毁他的广告。1745年4月23日,他取消了8场预定的演奏会,关闭了剧院,到坦布里奇韦尔斯休养。谣言说他已经发狂。“可怜的亨德尔,”追求时尚的沙夫兹伯利伯爵记载道(10月24日),“已经稍见康复。虽然他的心智已完全错乱,我希望他能痊愈。”
60岁的亨德尔振作起精神,接受了威尔士王子的邀请,庆祝王子的弟弟坎伯兰公爵在卡罗登击败斯图亚特军队,于是,谣言不攻自破。亨德尔采用朱达·马卡白奥斯击败安条克四世希腊化阴谋的凯旋作为象征性的主题,这出新神剧很受欢迎(1747年4月1日),在第一季中就重演了5场。伦敦的犹太人眼见他们的民族英雄受到如此崇高的敬仰,感激之余,也争相走告,因而大大提高了观众的人数,使这出神剧在亨德尔去世之前上演了40场。为了对这个新的支持表示感谢,他以后的神剧题材大都取自犹太的传说或历史:《亚历山大·巴勒斯》、《约书亚》、《苏珊娜》、《所罗门》、《耶弗他》。相反的是,一出基督教主题的神剧《西奥多拉》(Theodora),观众少得可怜,亨德尔悲伤地述说:“空间大得足可举行一次舞会。”查斯特菲尔德在不到终场时,就借“不愿渎君清神”之故而告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