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争虎斗(1515—1526)-法国宗教改革

时间:2024-06-18 02:59:02关键词:弗朗索瓦一世与法国宗教改革

以弗朗索瓦好大喜功的天性,在法国的皇冠上,除缀上米兰这颗宝石外,最好还加上那不勒斯。路易十二曾满足于法国的自然边界,换句话说,让法国的主权只到阿尔卑斯。但弗朗索瓦对这一说法不同意,他即位后,即向马克西米连·斯福尔扎(Maximilian Sforza)公爵说:我要米兰。公爵当然不答应,经过几个月的准备,弗朗索瓦组成了一支大军。1515年8月,他率领大军,取道一条新而危险的小径——许多地方要用炸药炸开才能通行,越过阿尔卑斯进入意大利。在距米兰9英里处的马里尼亚诺,弗朗索瓦碰到了斯福尔扎的瑞士雇佣兵。经过两天(9月13日至14日)的厮杀,由于法国大军几乎从天而降,一下就叫瑞士雇佣兵躺下了1万多。弗朗索瓦身先士卒,使法国人个个奋勇争先。结果,法国人胜利了。胜利的君主,照例在战场上对特殊勇敢的人,要封之为骑士。但弗朗索瓦在封别人前,却来了一个史无前例的举动。他一下跪倒在巴亚尔领主皮埃尔之前说:“请借你那赫赫有名的骑士之手封我,别害怕,别拒斥。”巴亚尔领主说:“依照职级,我王是爵士之上的最高爵士,哪有降其尊荣而求封之理。”这位21岁的统治者,却坚持如果不封便不起来。于是领主只得遵照传统仪节,将他封为骑士。领主把他自己的剑解下来说:“剑呀剑,你现在已成万代不朽之宝,你获得了举世无双的荣誉,我应好好把你保存起来。因为今天,一位英俊威武的王,因你而变成骑士,此后,除非奉命征讨土耳其、莫尔及萨拉逊,否则我不敢再用你了!”弗朗索瓦以征服者姿态进入米兰。他把战败的公爵送回法国,为了表示宽大,他赐予他一份丰厚的年金。征服米兰后,弗朗索瓦又连下帕尔马和皮亚琴察。最后,在博洛尼亚与教皇利奥十世签订条约,签约仪式无比隆重。这项条约在教皇和他看来,都是一项了不起的外交胜利。

弗朗索瓦奏凯归国。这次胜利使他不但成为法国人崇拜的偶像,也成为全欧洲的英雄。勇冠三军,统帅而能与士卒同甘共苦,士兵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这次胜利,他本可大吹大擂,但他尽量约束自己。他自己毫不居功,对别人则不吝赞美。弗朗索瓦虽有着许多优点,却有着一大缺点:过分爱名。由于过分爱名,他冒昧问鼎皇帝宝座,梦想做查理一世——西班牙及那不勒斯君主、法兰西和荷兰伯爵兼神圣罗马皇帝——因为这样,便可要求伦巴底和米兰的统治权——他终日神魂颠倒。为了实践皇帝美梦,他便不能不与查理五世角逐,角逐需要贿赂,在贿赂上,查理花的钱比他多,因此,抢去了皇帝头衔(1519年)。皇帝头衔给查理抢去,使法国四面受敌。弗朗索瓦与查理的这项角逐,使西欧长期陷于动荡不安。这项角逐直到他逝世前3年才结束。

查理与弗朗索瓦之争,说来也非毫无缘由。在查理未当选神圣罗马皇帝前,他就向法国要求勃艮第的统治权。他据以要求的理由是,这项统治权是属于他祖母——号称“勇士”查理之女——玛丽的。米兰,谁也不许动,因为那是皇帝的采邑。查理据有的西班牙领土那瓦拉,弗朗索瓦则认为应归还他的属侯亨利·德·阿尔伯特。除了这些枝枝节节的问题外,最大的争端在于:谁是欧洲的主人?查理说是他,弗朗索瓦说是他。另外,土耳其人说,是苏里曼。

弗朗索瓦先动手。鉴于查理在西班牙有政治革命,在德国有宗教革命,于是他派兵越过比利牛斯进占那瓦拉。这支部队失败了,失败的原因,是统兵之将罗耀拉身受重伤(1521年)。另外一支部队,南下守米兰,由于粮饷不继,以致全军叛变。拉·比科卡(La Bicocca)一役,法军全被解决。自此,米兰落入查理之手(1522年)。更不幸的是,米兰法军守将也投降查理。

龙争虎斗(1515—1526)-法国宗教改革

波旁公爵查理,是那个在1589年至1792年统治法国的权贵家族之长。其拥有的财富,仅比国王次一等,他手下有500位贵族。他是法国最大最强同时也是硕果仅存的一位公爵,因此在很多方面国王也得尊重他的意见。他屡从弗朗索瓦出征,由于英勇过人,特别在马里尼亚诺一役中,有着非常的表现,因此甚获弗朗索瓦器重。不过,波旁查理对统治很外行。他的粗暴统治使米兰人感到难以忍受。在米兰,他垫出了10万利维尔。这笔钱希望从国库取偿,结果希望落空。弗朗索瓦怕他造反,把他召回法国。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弗朗索瓦竟公然给他难堪。波旁查理所娶为波旁的苏珊娜(Suzanne)。苏珊娜从母亲那里继承了一大笔财产,但其母在遗嘱中说,苏珊娜若死无嗣,这笔财产即归于王。1521年,苏珊娜果死无嗣;却留了一份遗嘱,言明她的遗产,全部归由其夫继承。弗朗索瓦及其母出面抢夺这笔财产,他们主张,遗产应照苏珊娜之母的遗嘱处分,但波旁查理则据其妻的遗嘱为对抗。事情闹到巴黎法务院,法务院判决对波旁查理不利。弗朗索瓦愿意折中处理:遗产归我所有,但一切收入当波旁查理在世时,完全任其享受。弗朗索瓦之母更说,如波旁查理将这份遗产赠她,她愿意再做他的新娘——这时她51岁,波旁查理31岁。波旁查理对这两种办法都不接受。神圣罗马皇帝,查理五世,这时对这项争论插手了。他的建议是:波旁查理如同意与他妹妹埃莉诺拉(Eleonora)结婚,他愿以帝国全部兵力为后盾,帮他争夺这项继承权。波旁查理同意了。他趁夜越过边界,到达查理五世那边。查理五世以帝国将军的名义,派他驻守意大利(1523年)。

弗朗索瓦派邦尼维特——玛格丽特的情人——去攻击他。这位情场健将在战场却不堪重用。他统率之兵在罗马纳诺(Romagnano)一战而溃。溃退时,担任后卫的拜亚德·巴亚尔骑士身受致命重伤(1524年4月30日)。波旁查理清点战场,发现了这位骑士。他可怜他,安慰他。但他说:“我的公爵,我固然可怜,因为我快死了,但我看你比我更可怜。因为,我死是为国而死,你生则虽生犹死,因为你背叛国家,背叛王,背叛自己的誓言。”波旁查理听此,急急掉头而去。他走时,还把通往法国桥梁全行焚毁。波旁查理与查理五世及亨利八世订约:相机三路进兵攻打法国;胜利后,土地由三人均分。进兵时,波旁查理打的是普罗旺斯。先占艾克斯,后进围马赛。由于前有坚城,后乏粮秣,最后溃败了。既败之后,只好收拾残兵迫守意大利(1524年9月)。

弗朗索瓦此时认为可趁机追袭波旁查理,夺取米兰。但他不该听邦尼维特的建议:先攻帕维亚,再从南方取米兰。1524年8月26日,弗朗索瓦进围帕维亚。帕维亚坚固无比,法军于是屯兵坚城之下,费时4个月毫无进展。既不能进,又不能退,敌人——波旁查理、洛尼的查理(那不勒斯总督)、佩斯卡拉的马基——集结了2.7万余众。2.7万敌军出现于法军之后。1525年2月24日,弗朗索瓦发现前后受敌,想退已经来不及了。敌人前后夹攻时,弗朗索瓦英勇一如往昔。激战中,经他手刃的敌人不知有多少。可是,由于前禁后攻,部队施展不开,单凭其一己之勇显然无济于事。他的步兵炮兵挤在一堆,使法军赖以制胜的大炮一点也不能发挥威力。法军动摇。带头逃命的,是担当后卫的阿隆松公爵。弗朗索瓦亲自督导残兵作战,随侍他的只有少数勇敢的贵族。一阵激战下来,法军伤亡惨重,弗朗索瓦的脸上手上、腿上都挂了彩。战争持续下去,人虽不困,马却乏了。弗朗索瓦在马累倒后,犹独自持剑步战。御前侍卫一个继一个倒下,最后他真成了个孤家寡人。敌兵像蚂蚁般把他围着,他们正要致他于死时,一位敌军军官认出了他。这位军官把他护送到洛尼查理处。洛尼查理给他深鞠一躬,便解除了他的武装。

弗朗索瓦被囚于克雷莫纳(Cremona)附近的皮齐盖托内(Piighettone)的森林中。这时,他获准写信给他母亲——在他出征期间的法国代理统治者。那是一封脍炙人口的信:

(致法国摄政)

母后,接到此信,你应知对儿之苦难如何自持。儿今留存于世者,除荣誉及生命外,已无一物。为于苦难中,得慰慈怀于万一,儿故请求草措此信。……母后明智,祈勿愤激,盖儿深信,上帝仁慈,绝不我弃……

这封信,曾被后人广泛引用——善意的、恶意的。玛格丽特也收到一封与此大同小异之信。信发出后不久,回信来了:

我们的主:昨天接读你的来信,我们感到无上快慰。信中最使我们感到快慰的一点,就是知道你很健康。你知道,你的健康是我们生命所系。现在,我们任何思虑都没有,除衷心赞美上帝外,就希望继续听到你的好消息。上帝既以我们三人为一体,则此一体即不容分开。现在,我们是以2/3,写信给我们的1/3。在此,容我们谨附上对你的爱。我们是你的妈妈和姐姐,同时也是你忠顺的仆人。

露易丝,玛格丽特

对此刻在马德里的皇帝,弗朗索瓦也写了封信。这封信异常谦卑:“一个身为臣虏的法兰西王,特请陛下开恩赐还……陛下留臣于此,不过为一个无用之囚徒。设若仍使臣王法兰西,则臣必率法兰西永为陛下忠诚的奴仆。实则如何,幸陛下图之。”由这封信,可见弗朗索瓦身处逆境并无任何气节。

查理五世接到胜利消息时,他颇为沉得住气,左右都说值得大大庆祝,他并不许可。据说,他摒弃从人进入寝宫,唯一之事就是跪下来祷告。他立刻拟定议和条件及释放法国国王的条款:(1)法国应割让勃艮第,并放弃对佛兰德斯、阿图瓦及意大利的请求权;(2)法国应承认波旁公爵要求的一切土地及权利;(3)法国应同意让普罗旺斯和多菲内(Dauphiné)为独立国;(4)法国应归还所有原属英国之土地,如诺曼底、安茹、加斯科涅及吉耶讷等;(5)弗朗索瓦应答应与皇帝结盟对抗土耳其。他把写好的条款分送弗朗索瓦与露易丝。露易丝的回答是,法国绝不轻易放弃寸土;如启战端,愿牺牲至最后一人。想不到这位老人,对此事的处理,如此明智果决,以致法国人因此原谅了她过去所犯的一切过错。她立即动员全国兵马,对可能遭受攻击的据点严加戒备。为转移查理五世对法国的注意力,她劝土耳其的苏里曼,暂勿进攻波斯,而把军事矛头指向西部。我们不明白为什么苏里曼会听她的,但1526年,他果然进兵匈牙利,同时于莫哈奇大败基督教联军。这一来,如果查理五世要打法国,那就会惹起基督世界的公愤。露易丝这时更向亨利八世和克莱门特七世说,如果让查理五世的领土要求实现,英国和教廷必将大受其制。亨利觉得有理,再加上露易丝答应给他200万克朗作“赔款”的条件下,他与法缔结攻守同盟(1525年8月30日)。露易丝外交手段之厉害,确使世人为之侧目。查理五世对此也只有甘拜下风。

在查理五世、洛尼及露易丝三方面同意下,弗朗索瓦的囚禁地点转移到西班牙。1525年7月2日,弗朗索瓦到达巴伦西亚时,查理五世曾有一封很客气的信给他。尽管信上很客气,待遇却很不客气。弗朗索瓦被囚在马德里的一座古堡内,囚室非常狭隘。在武装看守监视下,每天只有一段时间放风。放风时他可以骑骑骡子。弗朗索瓦请求查理接见一次,查理满口答应,接见却遥遥无期。为了便于索取高价,他有时下令将弗朗索瓦关上两个礼拜不放风。露易丝建议由她出面商谈,查理认为她不好对付而不接受。在查理看来,从囚犯身上打主意比较便利。露易丝曾向查理说,玛格丽特现正孀居,“如能使小女侍奉箕帚,实为所愿”,但他中意的是葡萄牙的伊萨贝拉小姐,因为伊萨贝拉不但有90万克朗的嫁妆,而且要结婚立刻便可结婚。被囚禁了两月之后,弗朗索瓦病倒了。病得很严重。西班牙人都说查理手段太毒辣,因此反而同情弗朗索瓦。弗朗索瓦一病,西班牙有不少人为他祈祷。查理自然也为弗朗索瓦祈祷,因为万一他死了,这笔政治竹杠便敲不成了。他为此去探视弗朗索瓦。他答应他,不久就会开释,同时准许他姐姐来看他。

1525年8月27日,玛格丽特自艾格莫尔特湾(Aiguesmortes)起航,抵巴塞罗那后,坐轿沿崎岖小径,走遍了半个西班牙才到马德里。在这段艰苦行程中,她以吟诗和给弗朗索瓦写信来安慰自己。在给弗朗索瓦的信中,她有下列句子:“为了你,我愿付出一切,即使粉身碎骨,我也绝不畏缩。想到能为你效劳,我便感到安慰和荣耀,因此一切艰难困苦,我都可以克服。”最后,她终于在牢中看到了她的弟弟。玛格丽特初见弗朗索瓦时,病已大有起色,但至9月25日,病情忽然加剧,弗朗索瓦陷于弥留状态,眼看就要去世。玛格丽特跪下来祈祷,左右甚至已请来行临终圣礼的神父,但病况又奇迹般地转好起来。玛格丽特陪了弗朗索瓦一个月,最后到托莱多去见皇帝。查理这时获知英法联盟,他对露易丝的大胆作风极表愤怒,因此,对玛格丽特的求见非常冷淡。在这种情形之下,一切口舌当然均属白费。

现在,弗朗索瓦手上只剩一张王牌。这张王牌一打,他显然有被终身监禁的可能,但一切方法都已不灵,只有打出碰碰运气。在叫玛格丽特尽速离开西班牙后,他于1525年11月签署了一封信:法国王位传给太子弗朗索瓦二世;由于太子年仅8岁,指定露易丝为摄政;露易丝设有不幸,摄政一职交给玛格丽特。查理看到这张王牌慌了,弗朗索瓦一旦放弃王牌,囚他还有什么价值?为了保全弗朗索瓦的利用价值,查理以弗朗索瓦和他签订《马德里条约》(The Treaty of Madrid)为条件而放还弗朗索瓦。1526年1月14日签订的《马德里条约》,内容除前所照会露易丝者外,尚加上一条以弗朗索瓦两个最大的儿子为人质。弗朗索瓦为坚查理之心,还同意与查理之妹,葡萄牙孀后埃莉诺拉结婚。最后,弗朗索瓦还赌咒,如果他不忠实履行条约,愿上帝罚他再到西班牙坐牢。事实上,1525年8月22日,他就预先写了一份诏书交给他的侍卫保管,诏书说:“举凡我签署的条约、协约、否认状、赦令、废除令、法规部分适用令及各种盟誓,如与我本人的荣誉及法国的利益相违背者,均属无效。”签订《马德里条约》前夕,他除特别把这份诏书念给代表他去从事协商的人听外,并宣称,这个条约的“是在武力强制、与终身监禁威胁下签订,因此,其中所载的一切,自然是无效的”。

1526年3月17日,洛尼在西班牙伊伦(Irún)与法国昂代(Hendaye)交界的比达索阿(Bidassoa)河上,将弗朗索瓦交给法国宫廷官员罗德雷,并换取弗朗索瓦的两个儿子,弗朗索瓦二世和亨利。交接手续是在一艘船上举行,弗朗索瓦与二子挥泪道别时,船即径驶法国对岸。脚踏法国土地,弗朗索瓦一跃上马,即纵声欢呼:“我又是王了!”马直奔贝约讷,那里露易丝和玛格丽特正期待着他。一切不过问,先到波尔多及科尼亚克休养3个月。他一方面,需要补一补,也得尽情玩一下。露易丝因与沙托布连的女伯爵(Comtesse de Chateaubriand)不睦,这次特选了一个18岁的金发绝色宫女陪她来照料弗朗索瓦。这个宫女叫安妮·德海莉·德皮塞连(Anne de Heilly de Pisselieu),一来便取得了弗朗索瓦的欢心。一经宠幸,立刻便爬到沙托布连女伯爵埃莉诺拉的上面。从此,她在弗朗索瓦心目中所占的地位,即仅次于他母亲和姐姐。她在弗朗索瓦与埃莉诺拉婚姻关系之间极力周旋,她颇满足于弗朗索瓦和她的偶然幽会。为了掩人耳目,弗朗索瓦叫让·德布罗塞(Jean de Brosse)做她的丈夫,并封她丈夫为公爵,她为女公爵。公爵留下妻子,告退到一个遥远的地方去享受一笔财富时,弗朗索瓦再赐给他一个会心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