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基督教知识的传播(1000—1300)

时间:2024-06-17 20:59:07关键词:基督教知识的传播

从上一代到下一代文化的传递,是由家庭、教会及学校承担的。在中古时代,由于道德教育受到重视,以致知识的启迪被牺牲了。在英国的中上阶级,孩子7岁左右,就把他们送到别人家里去教养一段日子,这在当时不足为奇。它的目的一方面在于加强家族之间的友谊,另一方面在于调和父母对子女的溺爱。随着侵略的骚扰和城镇人口的骤减,罗马帝国辉煌的学校制度破败了。当6世纪的移民潮平息下来时,在意大利只留存了少数的凡俗学校(lay school),其余多是训练改变信仰者或未来的僧侣的学校。有一段时期(500—800年)教会倾其注意力于道德训练,而未将入世知识的传导作为其功能之一。但在查理曼的督励之下,主教的总教堂、修道院、教区教会和女修道院终于开放为一般教育。

最初僧侣学校几乎担负起所有的任务。“内部学府”(schola interior)专司见习修士(修女)及献身清修者的教育;“外部学府”(schola exterior)则司男子教育,而且显然是免费教育。在日耳曼,这些僧侣学校不仅拯救了无秩序的9世纪,同时对奥托王朝的中兴也有很大的贡献,使日耳曼在9世纪和10世纪,将法兰西引入心灵的优美中。反之,在法兰西,由于加洛林王朝的崩溃和北欧人的侵袭,僧侣学校受到严重的打击。查理曼大帝在法兰克宫廷建立的王室学府,其寿命不长于查理一世。法兰西主教的权势随王室式微而逐渐成长壮大,当北欧人的侵扰平息以后,主教和入世教士,比方丈和僧侣还要富有。同时,10世纪,僧侣学校衰微了,继之而起的是巴黎、沙特尔、奥尔良、图尔、莱昂、兰斯、列日和科隆等地的教会学校。当善良伟大的富尔贝尔在沙特尔去世之后,伊沃主教维持了教会学校在古典研究方面的水准与声誉,并且这个良好的传统被伊沃主教的继承人沙特尔的贝尔纳主教秉承下来。12世纪,来自索尔兹伯里的约翰称赞他为“当代高卢最惊人的文学泉源”。在英格兰,约克的教会学校早已闻名遐迩,甚至远在阿尔昆献身查理曼大帝以前。坎特伯雷学府几乎成为一所大学,它拥有藏书众多的图书馆,而且它的秘书人才绝不亚于前述的索尔兹伯里的约翰,这位中古时代最稳健的学者和哲学家。这类学校的学生,部分是专为各类教职贮备人才,这些学生的学费由教会基金支付;其余的学生则支付适当的学费。第三次拉特兰会议(1179年)颁布:“为了使穷孩子不被剥夺读书与进修的机会,应该在每一座教会教堂拨出一笔足够的圣俸给专业教师,让他免费教授同一教堂的办事员和贫苦的学生。”第四次拉特兰会议(1215年)要求凡属基督教领域的大教堂皆应设立文法讲座,并要求每一位大主教去任哲学和宗教法律讲座。教皇格列高利九世的教令集中指示每一座教区教堂组织学校,传授基本教育。

显然女孩子只有在少数有钱、有能力负担的人家才受教育。多数女修道院专设女子学校,如阿让特伊女修道院给予埃洛伊兹(约1110年)完美的古典文学训练;但是这些学校收容的女子毕竟只占少数比例。有些教会学校允许女子入学,阿伯拉尔曾提及这位“出身高贵的女士”曾于1114年在巴黎圣母院受教于他。一般男孩子则有较好的机会就学,不过要让一个农奴的儿子接受教育大概颇为困难。但我们也听说过有农奴设法使他的儿子进入牛津大学的。今天许多我们认为在学校所学的,在当时可在家里学习,或在店里当学徒获得。当然中古艺术的流传和杰出,在技艺方面提供了广泛的训练机会。一项统计显示,1530年,英国男子就读小学的人数为2.6万人,估计当时人口为500万,这一比率约为1931年的1/30。但一项研究的结论说:“13世纪较16世纪更倾向致力于普遍的社会教育。”

通常,教会学校由大教堂的教士管理,教师由地位较低的教士担任。所有的教学皆用拉丁文。纪律严明,鞭挞教育被认为是必要的,就如宗教里少不了地狱一样,当时的温切斯特学院曾以一首六步音诗告诫学生:“Aut disce aut discede;manet sors tertia caedi。”意思是:“欲学则来之,不学则去之,此外唯有受鞭笞。”课程内容初为文法、修辞学、逻辑学,然后进为数学、几何、音乐和天文学,这就是中世纪的“七种文理学艺”。这些学科并不能十分正确地表现其时代意义。初阶部分固然指出了三个方向。但文理学科按亚里士多德的定义为:自由人他们为了寻求智慧或道德上的超越,而非实用技巧(这些技巧已流于授徒制)所必修的课题。瓦罗(Varro)曾著《纪律九书》(Nine Books of Disciplines),列举构成希腊罗马教学课程的九门学科。公元前5世纪北非学者马蒂亚努斯·卡佩拉,在他的教育学名著《论语言学与水星的结合》(On the Marriage of Philology and Mercury)一,曾废止医学与建筑学,认为这两科太实际;于是著名的七项学艺乃得流传。所谓“文法”并非呆板地研究语言的骨架,而忽略了它的精神,那是一种写作的艺术(grapho)。卡西奥多鲁斯定义“文法”如同研读诗词和演辩术,会使一个人写作得更正确和优美。中古时候的学校,开始先教《圣经》的《诗篇》,然后及于《圣经》其他各篇章,再次为拉丁文的基督教早期教文的作品,最后是古典拉丁文学——西塞罗、维吉尔、贺拉斯、斯塔提乌斯、奥维德等文豪诗人的作品。修辞学仍意谓说话的艺术,不过再一次包括对文学有相当程度的研究。逻辑学对低年级学生而言是相当深的课程,不过一旦学生热衷于辩论,他们就学习推理,所以逻辑学对他们是有益的。

学校-基督教知识的传播(1000—1300)

经济改革为教育环境带来了转变。城市中的工商人士觉得他们需要受过实际训练的雇员,并坚决反对宗教的教育方式。他们成立了俗世学校,校中的教员收取学生家长缴付的学费,再施以专业教育。约1300年,一所牛津的私立文法学校,其一年的学费为4到5便士。维拉尼估计在1283年佛罗伦萨的教会学校有男女学生9000人,六间专门为从商做准备的“珠算学校”有学生1100人,同时中等学校也有学生575人。12世纪,佛兰德斯出现了俗世学校;到13世纪末,这个趋势波及吕贝克和波罗的海诸城市。1292年,我们还听说在巴黎只有一所由女校长主持的私立学校,不久之后,这种情形已经十分普遍了。世俗化的教育自此已走上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