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的衰微-基督时代帝国的没落

时间:2024-11-20 22:17:05关键词:基督时代帝国的没落

政治的混乱加速经济的崩溃,经济的衰微也促成政治的腐败,两者互为因果。罗马人的政治才能从未为意大利建立起健全的经济生活。或许,这狭窄的平原半岛未曾为意大利的远大目标提供足够的基础条件。

西西里、非洲和埃及价廉的谷物阻碍了罗马农作物的生产,大葡萄园的出产也无路销售。农民则抱怨过重的赋税耗尽了他们原本不稳定的收入,使他们所剩无几,不足以修护排水装置及灌溉河渠,于是河道淤塞,遍地沼泽。疟疾的流行减少了罗马及其近郊平原的人口,广袤的沃土被改为住家,那些领地内的遥领地主们则尽量剥削劳力与利用土地,自己在城里举办各种慈善事业,当乡村逐渐荒凉时,城市建筑事业与娱乐场所却大获其利。许多地主与自耕农放弃了农场,到城市里求发展,使意大利大部分的农田变成那些懒散的奴隶所耕植的土地。但是,后来因为1、2世纪的战争引起的饥荒,造成农奴数目的锐减及农奴身价的提高,这种领地于是荒废了。为了引诱自由工人回到田地上工作,大地主们将他们的土地分割成若干部分,分租给那些耕种者,而地主只从佃农求取少数租金,或出产物品的1/10,并使佃农在地主私人的农庄或别墅中义务工作一段时间。在许多情况下,地主发现解放奴隶使他们成为自耕农的收获更大。3世纪,由于受到城市革命以及外来的骚扰,地主们纷纷逃往自己的农庄,农庄的防御设备增强了,渐渐地演变成为中世纪的城堡。

奴隶的缺乏,使得自由工人在农业与工业上的地位一时大为提高。当富人的财富因为战争和政府而减少时,穷人的贫穷并未见改善。那时的工资约为20世纪初期美国工资的6%—11%,而物价则为33%。阶级斗争愈演愈烈,一些从穷人中招募的士兵时常加入攻击富人的斗争中,并且他们认为既然为帝国服役,就有资格充公那些捐赠的钱,或更直接地去抢劫富人的财物。商业的萧条使工业也蒙受损失,当各行省由顾客变为竞争者时,意大利的对外贸易就衰退了;同时商路也因为蛮族的抢劫,变得如庞培以前那样的不安全;货币的贬值与价格的不稳,导致无人愿意做长期的投资。版图不再扩张,因为意大利不再能供给或开发更大的领域。过去,罗马因搜括被征服地的金银财宝而致富;现在,金钱则转移到更工业化的希腊语行省,渐渐兴盛的小亚细亚使罗马城被一个东方都城所取代,意大利变得更穷了。人民贫困,购买力降低,意大利工业的国内市场销路渐走下坡路。土匪、重税及奴隶缺乏,无人修筑道路等种种因素,使国内的贸易受到阻碍。各农庄变得更自给自足,而且物物交换代替用钱购买。大规模的生产都被满足当地需要的小店取代。

经济问题发生,贵重金属也减少:色雷斯的金矿和西班牙的银矿,产量都日渐递减,而很多的金银都被用在艺术与装饰方面。面临此种情况,当战火连绵时,从塞维鲁斯以来的皇帝为了满足帝国的花费,以及军队补给品,让货币一再贬值,在尼禄王统治时代,银币的合金成分是10%,在康茂德时是30%,塞维鲁斯时是50%,卡拉卡拉则用含50%银的合金做成钱币。到约公元260年,银的纯度一度降低到5%,政府的造币厂发行了数量空前的小硬币。帝国强迫人民承认这些币面的价值,而不论其实际的价值如何,但是,税金则必须以金子或实物缴付,物价急速上涨。在巴勒斯坦,从1到3世纪,物价上涨了1000%。埃及的通货膨胀无法控制,使在1世纪价值8希腊币的小麦在3世纪末价值高达12万希腊币。在其他行省,所受到的祸害虽较小,但大致说来,通货膨胀破坏了大部分的中产阶级,影响了信托基金和慈善基金,使许多行业都不稳定,毁坏了罗马帝国经济命脉所依赖的贸易和资金。

经济的衰微-基督时代帝国的没落

佩提纳克斯以后的皇帝都没有因贵族与小资产阶级的干扰而受挫,他们也觉察出大商人以及元老们对他们这些来自外地、实行军事专制而又巧取豪夺的人深怀敌意。从涅尔瓦到奥勒留皇帝,元老院与皇帝之争一度中断,其后又告恢复。统治者故意利用捐款、救济金和公共事业去讨好军队、农民及无产阶级,作为稳固他们王权的基础。

帝国所受的灾难仅次于意大利。迦太基和北非距那些入侵的蛮人较远,因而繁荣如昔。埃及则由于党争、卡拉卡拉的大屠杀、泽诺比垭的远征、繁重的赋税、倦怠无生气的劳工和罗马每年榨取他们谷物等因素而衰败。小亚细亚和叙利亚虽然遭受外来的侵扰与掠夺,但他们的工业却渡过了这一个难关。希腊、马其顿和色雷斯因受蛮族的骚扰而破坏,拜占庭自遭塞维鲁斯的围攻,最终未恢复。由于战争的需要,罗马卫戍部队和军用补给品一批批地送到日耳曼边境,所以河流沿岸的许多城市,像维也纳、卡尔斯堡、斯特拉斯堡、美因茨等因而兴起。高卢曾因日耳曼人的入侵而混乱,60个城市被劫掠,大部分的城市和乡村均退缩在新造的围墙内,并放弃上古、中古时代为防御外侮而造的罗马大道。同样,在不列颠,城市愈变愈小,别墅则愈变愈大,阶级斗争和重税减少了财富——或许藏匿于乡村中。罗马帝国崛起于文明和都市化,却以野蛮和农村化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