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缔造者-大将军

时间:2024-11-20 14:53:05关键词:日本的缔造者

丰臣秀吉去世后,德川家康认为往日起誓盟血非流自手指或口腔而是流自耳根,依据武士道的规矩,誓言对他不具任何拘束力。他击溃敌人,并于关原(Sekigahara)一役中消灭敌军4万人,唯慑于丰臣秀吉儿子的势力,只得暂时屈服。时机成熟后,他即要求秀吉之子顺服,但遭到严词拒绝。于是德川家康围攻丰臣氏所据有的大阪城,秀吉之子切腹自杀,德川家康更斩草除根,株连丰臣后裔及亲友。局势安定后,德川家康致力统治日本,为其未来8代子孙奠定了良好基业。

德川家康有其理想与抱负,并极重视品行纪律。曾有一佳人指控某官吏为夺取她而谋害了她丈夫。德川聆听后,即命令该官吏剖腹表白谢罪,此佳人亦因感恩而被纳入后宫。德川家康如同希腊圣哲苏格拉底一般,非常重视人的才智,这可由其传给后世的遗训中窥知梗概:

人生在坎坷的旅程中如负重担,应脚踏实地稳健前进,切忌半途绊倒。世事十之八九不能称心如意,何必气馁与失望。心有邪念,应思昔日艰辛困苦,当可制止不轨行动。节制乃宁静之本,永持信心勇往前进。视愤怒如仇敌,善加克制。如仅知征服他人之扬威,不察失败之苦痛,祸必将至。待人要宽,律己则严。

德川家康以武力夺取政权后,痛定思痛,决定竭尽一切方法来维护和平。为改变武士好斗习性,乃鼓励他们改习文学、艺术及哲学。因此在其统治之下,文学日昌,武艺式微。他以“民为邦本”,而要求其继承人对鳏寡孤独的照顾应加重视。他的观念中并无民主的倾向存在,他认为叛逆为万恶之首,国人若不安分守己,试图改变身份,可当地处决;叛逆分子的家族,在连坐法实施下也难幸免。他认为封建制度的秩序最适合于人类的政治活动,使中央与地方政府的权限得以平衡。封建制度在社会与经济的组织中,建立了自然的世袭制度,且使社会在不受暴力的侵犯下得以保持不坠。不容否认,德川家康所组成的封建政府,在日本史上算是最完美的政府了。

日本的缔造者-大将军

德川家康,如同大多数的政治家一般,认为宗教信仰乃维持社会纪律的工具。遗憾的是,人类信仰的杂乱分歧,抵消了这种美意。在他的政治意识中,日本民族的精神团结、道德秩序、爱国热诚,得益于传统的信仰——神道教(Shintoism)与佛教的混合。本来他对基督教尚抱着宽大的政策,对丰臣秀吉颁布的禁令也未严格执行。及闻基督教讥毁日本传统信仰为崇拜偶像的迷信时,他的愤怒终于无法抑制。最令他感到震怒的,莫过于有些传教士竟是外国侵犯日本的先锋,对日本极尽阴谋颠覆之能事。 1614年,他禁止基督教徒在日本传教,更斥谕基督教徒离境,否则必须放弃信仰基督,有些传教士因罔视禁令而遭逮捕。但没有传教士在德川家康执政期间被杀害。可是以后的执政者,对基督教徒极其残酷,极力排斥基督教势力于日本之外。1638年,约有3.7万名基督教徒据守在岛原半岛继续为他们的信仰而奋斗,德川家光(Tokugawa Iyemitsu,德川家康之孙)调遣全国16万精锐部队,围攻岛原半岛达3个月之久,始获战胜。是役,除了105个教徒幸免于难外,其余均被集体斩首。

德川家康与英国莎士比亚于同年谢世。德川家康将其将军职让与其子德川秀忠(Tokugawa Hidetada)时曾告诫道:“善待庶民,敦品励德,捍卫家邦。”并据孔孟思想对大臣贵族作临终托孤:“犬子已告成人,寡人不必再为国操劳,倘犬子荒唐无道,君等可取而代之。日本非一人所有,而系国人所有,如寡人后代不因不肖而丧权,寡人夫复何憾哉。”

德川家康的子孙,尚能本乎遗教,表现称职,因此能相安无事地统治一段期间。德川秀忠平庸而治,德川家光代表着较强烈的幕府性格,严厉地压制恢复天皇实权运动。德川纲吉对于文学家及当时两大敌对派的画家,即狩野派(Kano School)与土佐派(Tosa School)等优惠有加,使得元禄年代(Genroku Age,1688—1703年)更为辉煌。德川吉宗(Tokugawa Yoshimune)始终抱着消灭贫穷的目标。他广向商人阶级贷款,攻击富人的奢侈浪费,竭尽全力缩减政府支出,甚至遣散了宫中50名美姬。他生活俭朴,穿着布衣,睡农夫草席,粗菜素饭,如是等等。他曾于大理院前置一意见箱,并鼓励人民批评政府政策及检举贪官污吏。曾经有一位叫山下者(Yamashita)向吉宗谏言批评时政,吉宗大喜,下令读谏言于众,并以其坦诚而赏赐甚厚。

根据小泉八云的见解,“德川幕府时期系日本历史上最安乐的时期”。历史虽未能尽知过去,却倾向于得出相同的结论。当吾人见到今日日本的发达,怎能料想到一个世纪以前,这些岛上住着安贫而知足的人民,他们在军人阶级的统治下,曾享长时期的太平,并能在静寂孤立中追求文学与艺术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