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的传奇

时间:2024-06-17 07:08:03关键词:佛陀

历经2500年之久,由于经济、政治与伦理等而唤起的有如耆那教与佛教那样的苦行与消极,很难被今人了解。雅利安族在统治印度后,无疑带来了不少物质上的发展:大的城市如华氏城(Pataliputra)与梵沙利业已建立,工业与贸易促进了财富,财富产生了悠闲,悠闲发展了学问与文化。印度的富裕产生了公元前7世纪与前6世纪的享乐主义(epicureanism)与唯物主义。宗教在丰盛荣华之下并不兴旺。如同孔子时代的中国以及普罗泰哥拉时代的希腊,释迦时代的印度,因古老宗教的衰颓产生了伦理的怀疑论与道德的无政府主义。 虽然耆那教与佛教并非孕育于觉醒时代中的忧郁的无神论,但他们在宗教上具有反对一个被解放与世俗化了的悠闲阶级的享乐主义教条的倾向。

根据印度传说,佛陀的父亲净饭王是尘世中人,乃矜持的释迦族部落乔答摩系里的一员,也是迦毗黎国王的王子,居住在喜马拉雅山的山麓。学术界确定佛陀的出生大约在公元前563年。在传说里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人可能奇奇怪怪地怀孕。当时有一本专讲佛陀前生故事的书叫《本生经》(Jataka)。 以下是它的叙述:

在迦毗黎城里,公布了满月的节日……摩耶皇后在满月节前七日,要举行庆典,不用具有麻醉性的酒,而用大量的花环与香料等。第七日的一早她就起来,先用加了香料的水沐浴,并捐赠了一大笔为数4万件的赠品。盛妆之后,她选吃食物,并奉持八关斋戒(Uposatha,每月4次的圣日所行的愿,计满月、新月,以上两日后的各第八日),再进入装饰过的卧室,倒卧在床上,进入梦中,遂得以下一梦。

似乎有4个伟大的国王,将她连床一齐抬起来,带她到了喜马拉雅山的马诺斯拉(Manosila)高地上……他们的皇后再带她到阿诺塔(Anotatta)湖,进入湖里,洗去了人的污染,再为她穿上衣袍,涂抹上香料,并用神的花朵来装饰她。不远的地方是一座银山,在山上有一座金质的大厦。里面他们准备了一张神床,床头向东,并让她睡在床上。现在这菩萨(Bodhisattwa) 变成了白象。在这不远就是一座金山……他到那儿再从山上下来,并从北方接近银山,停憩在银山顶上。在他的躯体里,就像有一根银质的绳子,他握着一株白莲。之后在一阵喇叭声中他进入了金质的大厦,向右旋转并环绕皇后的床3次,敲打她的右侧,并进入她的子宫。就是这样他获得了一个新的生命。

佛陀的传奇

第二天皇后醒来,向国王说出她的梦来。国王召集了64个杰出的婆罗门祭师,遵奉他们,并用美好的食物与其他礼品来接待,使他们皆大欢喜,任情享受。当他们酒醉饭饱之后,国王将梦告知,并请他们圆梦。婆罗门僧侣说:不必焦急,陛下,皇后定已怀孕,是男孩非女婴,你将得弄璋之喜。如他居住在屋内,即将成为国王,一个宇宙的君主;如他离开住屋远去尘世,他将变为释迦,在尘世里的一个除去面罩的人。

……

摩耶皇后怀胎十月,有如油在碗里,当将临盆时,她想到她亲戚的住地,并向国王净饭王说:“王啊!我想去天臂(Devadaha)城,我的娘家。”国王当即允许,并命将从迦毗黎到天臂城这一条道路的路面修平,并装饰着满插车前草、旌旗与标志的车辆,让皇后坐在一个金质的轿子里,并派出一大队的护卫。在这两城之间,属于两城市居民的是一个供游乐的小丛林,种满了沙罗双树(Sal tree),名叫蓝毗尼(Lumbini)国林。当时,从树根到枝丫的顶端,长出一大堆花朵……当皇后看见了这些花时遂产生了一个欲望……她到一棵大的沙罗双树下,想去摘树枝来。这树枝像一束柔嫩的茅尖样垂下来,让皇后伸手抓到。当她伸手去抓树枝时,竟因产前阵痛而抖动身体。护从人员立即设置坐垫让皇后休息。当手还抓握着树枝的片刻,她即告生产……其他人当在生产时,定有不洁之物流染污秽,但菩萨的出生并没有这些。他像是一个宗教教义的传教师一样,从教义的座位上走下来,也就像是一个人从楼梯上走下来一样,伸展他的两手两脚,峙立在非土地之上,一尘不染,像在圣城贝拿勒斯的服装上镶的宝石那样明亮,从他母亲那里降临下凡。

除以上所记载佛陀降生的状况外,据说当时还有一道巨大的光亮出现在天空,聋子能听,哑子会说话,跛子也可以直立,天上的众神都下凡来帮助他,国王也从宝座上下来迎接他。传说绘有出一幅图画,显出他在少年时代的显荣与阔绰。他像神一样快乐地住在三个宫殿里,由他慈父保护,隔绝了外界的平民苦难生活。4万宫娥彩女用舞蹈来娱乐他,当他长成后,从500宫女中选出一个后妃。作为一个刹帝利阶级的成员,他接受了军事上各种技艺的良好训练,他也跟从一些贤哲学习诗书,成为当时熟知所有哲学理论的大师。他结婚后,变成一个快乐的父亲,生活在富裕、安静与华贵的声誉中。

一天,据传统的记载,他从宫里来到市民的街上,眼见一个老人。再过几天,他又见到一个病人。第三次他见到一个死人。在他弟子们的圣书里,有一段生动的描述:

啊!长老,我也具有这样的尊贵与如此过分的柔弱,想想吧:一个无知、平凡的人,他已进入老年,未超出老年的范围,看起来像老年的样子,受烦恼、有耻辱的感觉并被忽视,他自己也会感到这些想法。我也一样要进入老年,不超出老年的范围,我也应该并一样地进入老年……看起来是一个老年人,受烦恼、耻辱与忽视吗?这些对我来说,似乎不合适。假如我这样一反省,所有少年的意气扬扬,霎时便成泡影……这样的话,啊!长老,在我觉悟之前,我自己也是出自母体,我找出了生育的真实。一俟我进入老年,我寻出了老年的本性,病的本性,忧愁的本性,污秽的本性。因此我想到:由于我自己是出自母胎,为什么我要去寻求出生的本质……以及曾经眼见生产的悲惨景象,去寻求涅槃的超然平静?

死亡是所有宗教的起源,如果没有死亡的话,大概就不会有神灵。对佛陀来说,这些景象就是觉悟的开始。就如一个人能超越“转变”,他立即断然地离开他的父亲(他母亲在生育他时就不幸死去)、他的妻子以及他初生的孩子,变成一个漫游沙漠里的苦行者。入夜后他偷偷潜入他妻子的房里,并最后看望他的孩子罗睺罗。就在这时,《佛经》里有一节让佛教的信徒奉为神圣:

一盏点着香油的灯正燃着。在床上撒着一堆堆的香片茶叶与其他的花朵,罗睺罗的母亲正在睡觉,她的手放在她儿子的头上。菩萨站立在门口,看着并想道:“如我接近到皇后的手旁去抱我的孩子,皇后将会惊醒,这样对我的远行就成了一个障碍。当我已变成佛陀时,我将要回来看他。”因此他从殿里走下来。

一大早天未亮时,他骑他的马犍陟(Kanthaka)出了城,他的马车夫车惹紧跟在后。邪恶王子魔罗(Mara)出现在他面前,并用伟大的王国来引诱他,佛陀拒绝了他的盛意,策马前行,经过一道宽大的河流,跃马过河。返回旧地探望的欲望一再出现,但他终未返顾。

他停留在一个叫郁卢吠罗(Uruvela)的地方。他说:“在那里我自己揣想,不错,这是一个快乐的地方,一座美丽的树林。清水溪流,正是一个洗澡的地方,周围都是草堆与村庄。”在这里他献身极严厉的苦行中。他练瑜伽术达6年之久,当时瑜伽已在印度各地出现。他借果子与青草为生,有一段时日里,他竟吃粪度日。他渐渐地减少食物,每天仅吃一点点东西。他穿毛布,并以拔去毛发与胡须的痛苦来折磨自己,长期地站立,或卧在刺针上。他让泥土污秽长日积留在身上,以致像一棵直立的老树。他经常出没在人类弃尸之所——鸟兽前来啄食吞咽,并睡在已经腐烂的尸体上。之后,他又告诉我们:

我想,如果现在,我咬紧牙关,压紧舌头拒吃食物,并用我的意志来抑制、粉碎与消灭我的意念(我曾这样的做过)。汗水沿我的臂流下……我又想,如果我现在停止呼吸,陷入神志恍惚状态,因此我不再由口吸进与用鼻呼出。当我这样做时,竟来了一阵大风,吹过我的双耳……正如同一个强壮的人用剑尖打击一个人的头那样,暴风扫过了我的头……我又想,如果我想要一点点的食物,竟有如我手掌心能握住的豆汁、野豌豆、雏豆或一些豆谷类……我的身体变得极度瘦弱。我的坐印由于少量的进食,仅只有骆驼的脚印般大。我的脊骨,也由于少量的饮食,当弯曲直立时,就像一排梭子。在一口深水井里的深处,得见微弱出现的水花,由于少量的饮食,在我眼孔里也可见到在深处,微弱出现的我的两眼。一个苦味的葫芦在未熟的时候被摘下,会受太阳与雨水的打击而枯萎,我的头皮也会由于少量的饮食而消瘦起皱。当我想到我要轻松我自己,我就会由于少量的饮食导致体力不支而倒在地上。我用我的双手支持体重,利用肋骨在地面匍匐爬行,当我行进时,羸弱的毛发从身上脱落下来,也是因为我的饮食太少。

但是有一天佛陀发觉自我苦修的想法并非得当。大概他那天是格外地饥饿,或是有一些寂寞的回忆在他心里搅动。他发觉这些苦行并未带来新的觉悟,并未得到超乎人性(真正的崇高)的智慧,看破一切。相反的,自我忍受的某种骄傲的意识,曾破坏了一切可能因此而产生出来的神圣洁白。他放弃了他的苦行,走到一棵大树(即后来佛教徒膜拜的菩提树,现在仍在菩提伽耶供游客观赏)的荫凉处去静坐,平心静气,不再动弹一下,亦决不离开座位,直到觉悟到来。他自问,人们忧愁的本源是什么,受苦难为的是什么,疾病、衰老与死亡又为的是什么?忽然间一个生与死无限延续的幻想出现在他的眼前,他得见每一个死亡被一个新生所掀起,每一平静与喜乐平衡于新的欲望与不满足、新的失望、新的忧伤与苦痛。由于心神的集中、净化与清洁,我引导我的心灵离我而去,并重现再生。以神的、净化的、超人性的幻象,我看见人体死去,以及重现再生,根据因果业报(Karma),有高有低,有美有丑,有富有贵——根据宇宙的法则,善行或邪恶将在世间或在而后的转世里得到同样的报酬与惩罚。

释迦对这生死延续的怪诞幻想,显然是蔑视人的生命,他对他自己说,生育是一切邪恶的来源,无止境的生育将使人间的忧伤永无宁日。如能停止生育……为什么生育不能停止呢(叔本华的哲学即源出于这一论点)?因为因果报应必须要在转世之后将前世所行的善恶一一清偿完。如果一个人能生活得十全十美、毫无恶行,对所有的一切都忍耐、和气,如他能对永生各物亦是如此的奉行无讹,对生存与死亡无心无牵连,他就可以不必转世再生,邪恶对他来说,根本就不存在了。但如果一个人能解脱欲念,尽量去寻求为善,则个人即人类的最初与最坏的幻想可能被克制,最后灵性与无知觉的无量合并在一起。那里的平静会在内心使每一个人的欲念净化!如在内心里没有得到净化,则不可能求得内心平静。如异教所想象的快乐不可能在这里出现,也不可能在以后出现。只有平静才可能,只有冷静沉着的渴求才能了结,只有涅槃。因此,经过7年的酝酿,这位先知者在他了解了人类痛苦的原因后,来到圣城贝拿勒斯地方的鹿园里,将涅槃传授给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