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被翻译成外文的描写劳动妇女悲剧命运的小说是哪部

时间:2024-11-20 07:26:07关键词:翻译,译著

中国最早被醐译成外文的描写劳动妇女悲剧命运的小说--《为奴隶的母亲》

中国最早被翻译成外文的描写劳动妇女悲剧命运的小说是《为奴隶的母亲》。

短篇小说《为奴隶的母亲》是柔石1930年写的一个典妻”的故事。民国时期的浙江东部某地,皮货商人“黄胖”在穷困潦倒的时候,将自己的妻子典给邻村一个老秀才。老秀才已经50多岁,老婆不能生育,又不允许他纳妾,便花钱典妻,好生一个儿子续香火。

黄胖的儿子春宝刚满5岁,面对这个残酷的交易,春宝娘气得差点晕过去。在秀才家的屈辱岁月中,春宝娘既要负责为秀才生儿子,又要承担仆人的体力活,还要忍受秀才老婆刻薄的诅咒和发泄。

后来,春宝娘终于怀孕,为秀才生下了一个白胖儿子。因为思念自己的儿子春宝,春宝娘为孩子取名“秋宝”。当秋宝开始牙牙学语时,春宝娘完成了她作为生育奴隶的任务,被秀才一家赶走。

在极度的悲伤和虚弱中,春宝娘回到了原先的家。春宝已经长大,不认得娘了,黄胖对她则更加冷淡。完成典当合同的她,在这肮脏而一贫如洗的家中,继续她奴隶和母亲的生涯。

小说《为奴隶的母亲》以浓重、沉痛的笔墨,写出了在贫困和陋俗的夹攻下,贞操可以典当,人格可以典当,神圣的母爱感情也因之被毁灭的社会的荒谬性,以出色的艺术表现力让读者体味出一种既是社会的又是心灵的双重悲剧这篇小说结构平直自然,情节沉稳,不靠曲折离奇取胜。刻画人物时把深沉的感情化入平实的叙述之中,全靠对人物言行真切朴实的白描,不事渲染和夸饰,因此小说感情深沉蕴藉,主题开拓得很深,颇得鲁迅忧愤深广之风。

柔石(1902-1931),原名赵平福,又名平复、少雄,笔名有金桥、赵横刘志清等。浙江宁海人。现代小说家,“左联五烈士”之一。

著译有诗剧《人间的喜剧》,中篇小说《二月》《三姊妹》等,短篇小说《为奴隶的母亲》《典妻》等。柔石生前创作和译作达118万字,另有未发手稿22万字。许多作品先后被译成日、英、法、俄等文,在世界各地出版。小说《为奴隶的母亲》深得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赞赏。

中国最早被翻译成外文的描写劳动妇女悲剧命运的小说是哪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