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行最早的文学理论专著--《文心雕龙》
中国现存最早的文学理论专著,是南朝时刘勰著的《文心雕龙》。
《文心雕龙》共10卷,分上下编,计50篇。上编除《原道》《宗经》等5篇带有绪论性质外,其他如《明诗》《诠赋》诸篇,着重论述各种文体作品的特征和历史演变,分类相从,条理明晰。下编有《神思》《体性》《风骨》《通变》《时序》《物色》《知音》诸篇,探讨创作、批评的原则和方法,以及文学和时代的关系等。《序志》是作者的自序。全书论述了文学中的一些重要问题,着重抨击当时片面追求形式的文风,主张文学须有社会政治内容;文质应该并重,而质尤为主要;并认为“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文学的演变与发展,都与时代政治有关。较全面地总结了前代的文学现象,把文学理论批评推向新的阶段,成为我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杰出的著作。但强调“征圣”“宗经”,表现了他的思想局限;在论及骈俪、用事、声律等问题时,也未能摆脱当时文风的影响。
刘勰(约465—约532),南朝梁文学理论家。字彦和,原籍东莞莒县(今属山东),世居京口(时称南徐州,今江苏镇江)。出身士族,少孤,家贫不婚娶,依沙门僧祐,通佛教经论,同时又崇尚儒学。梁武帝时,历任奉朝请、东宫通事舍人等职,深为萧统(昭明太子)所重。晩年岀家为僧,改名慧地。在南齐末年写成《文心雕龙》,颇有创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