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行最早的散文集--《尚书》
中国现存最早的散文集是《尚书》。
据考,《尚书》原有100篇,为先秦文人辑纂。秦始皇焚书后,汉初收集得29篇,其中有汉武帝时民间所献的《太誓》1篇,是伪书,后失传,现仅存28篇。这些篇目均用汉初的隶书写成,所以称为《今文尚书》。汉武帝时,有在孔子故宅的旧壁里发现用战国古文写的《尚书》,称作《古文尚书》。《古文尚书》共44篇,比《今文尚书》多16篇,西晋时失传。晋人伪造《古文尚书》58篇包括《今文尚书》33篇、《古文尚书》25篇。此本被奉为儒家经典,传了1000多年,直到清朝考据家阎若璩经过细心研究,以大量证据揭穿了晋人的作伪之举。剔除伪书之后,其中的《今文尚书》28篇才得以保存至今。
《尚书》是一部有关夏商周历史的古文献汇编,上起唐虞,下至秦穆。按照历史朝代为序编排材料,分为《虞夏书》《商书》《周书》三部分。《虞夏书》有4篇,《商书》有5篇,《周书》有19篇。共计28篇。
《尚书》内容分为典、谟、训、诰、誓、命等方面,主要记录帝王的训词、政府的文告、臣下的谋策、征伐的誓言以及其他重要史事的经过等材料。从文学体裁看,《尚书》是一部古老的包括记叙文和论说文的散文集。最早的初具散文形式的作品是《尚书·商书》中的《盘庚篇》,此篇分为上、中、下,文辞古奥,保存了远古素材的面貌。《周书》中的几篇诰词,是周初散文的代表作,均为当时的口语记录的文告和讲演。这些可以说是奴隶制时代的散文。尽管它尚未具备文学的性质和色彩,却是散文长河的开端。《尚书》中的《尧典》《皋陶谟》等篇,是战国时代的人所作,文字流畅,初具散文特征。《尚书》最后一篇《秦誓》,是春秋时代作品,表示对所做错事的悔过,文字生动,富有文采,应是《尚书》中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