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派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林语堂
中国论语派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林语堂。
论语派是现代文学流派,因《论语》半月刊而得名,主要代表人物为林语堂。《论语》半月刊于1932年9月16日在上海创刊,林语堂主编。后林语堂又先后主办《人世间》(1934-1935)、《宇宙风》(1935-1947)两个刊物。林语堂始办《论语》半月刊,即提倡幽默,倡言“不谈政治”,自命“言志派”,反对涉及“党派政治”的“载道派”。《论语》初期文章尚多对国民党统治下黑暗社会的讽刺。鲁迅曾应邀投稿支持,意在争取并给以善意批评。至《宇宙风》时期,林语堂则进一步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小品文,主张“宇宙之大,苍蝇之微,皆可取材”,自命为“性灵派”与“语录体”的继承者。至此,思想消极的一面更有所发展。
论语派提倡的“无所为的幽默小品文”,在民族矛盾、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的20世纪30年代前期,实际起了麻痹人民群众、导致青年逃避现实斗争的不良作用。以鲁迅为代表的革命文学阵营对“论语派”的主张进行了必要的批评和揭露。
林语堂(1895-1976),福建龙溪人(今漳州)。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笔名毛驴、宰予、岂青等。1912年人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学文学系,192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转赴德国入莱比锡大学,专攻语言学。1923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1924年后,为《语丝》主要撰稿人之一。1926年到厦门大学任文学院院长。1927年任外交部秘书。1932年主编《论语》半月刊。1934年创办《人间世》,1935年创办《宇宙风》。1935年后,在美国用英文写《吾国吾民》《京华烟云》《风声鹤唳》等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1944年曾一度回国到重庆讲学。1945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任校长。1952年在美国与人创办《天风》杂志。1966年定居台湾。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1975年被推举为国际笔会副会长。1976年在香港逝世。
林语堂于1940年、1950年和1975年多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是最早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中国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