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学史上最年轻的诗人--殷夫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年轻的诗人是殷夫。
殷夫(1909-1931),现代诗人,中国共产党党员。原名徐白,谱名孝杰,小名徐桕庭,学名徐祖华,一名白莽,浙江象山人。自幼喜爱文学,9岁开始阅读小说,十三四岁开始写诗。1926年前后到上海读书,即与中国共产党有了联系,并进行创作活动。1928年加入太阳社。1929年离开学校后,专门从事共青团的工作。1930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并曾担任团中央机关刊物《列宁青年》的编辑职务。笔名有徐殷夫、白莽、文雄白、任夫、殷孚、沙菲、沙洛、洛夫等,殷夫则是他较为常用的笔名。1931年1月他被国民党顽固派秘密逮捕,于同年2月被杀害于上海龙华,年仅22岁。
殷夫的诗作,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
1929年以前,他的诗表现对现实的不满,但主要是抒写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苦闷心情,也有对爱情和故乡的歌唱和对光明未来的呼唤。他喟叹着“希望如一颗细小的星儿,在灰色的远处闪烁着”(《放脚时代的足印》);他赞赏沙中最先的野花,孤立摇曳放着清香”(《祝—》);他“笑那倾天黑云,预期着狂风和暴雨”(《给某君》);他又感到自己如“枕着将爆的火山,火山的口将喷射鲜火深红”(《地心》);他独立在“寂寞的窗头,热望未来的东方朝阳”(《独立窗头》)。这段时期的诗作,交织着诗人孤寂而热烈的感情,表达了在黑暗中愁闷而向往光明的矛盾心情。
1929年以后,殷夫创作了不少政治鼓动诗,旗帜鲜明地倾诉自己的政治抱负和革命理想。《别了,哥哥》表现了与哥哥所代表的剥削阶级彻底决裂的坚定无产阶级立场;《议决》描写了深夜里一次工人集会的情景;《一九二九年的五月一日》描写了威武雄壮、浩浩荡荡的工人游行队伍。这些诗,格调新颖,境界开阔,个人感情的抒唱与革命斗争的赞颂交响成气概雄浑、声调激昂的战歌。
殷夫的诗得到鲁迅先生的极力推重。鲁迅高度评价了殷夫的诗,认为“这是东方的微光,是林中的响箭,是冬末的萌芽,是进军的第一步,是对于前驱者的爱的大纛,也是对于摧残者的憎的丰碑。一切所谓圆熟简练、静穆幽远之作,都无须来作比方,因为这诗属于别一世界”。(《白莽作〈孩儿塔〉序》)
殷夫生前曾将部分诗编为《孩儿塔》,但未能出版。新中国成立后曾有《殷夫选集》《殷夫诗文选集》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