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最有影晌的朗诵诗人--高兰
中国现代最有影响的朗诵诗人是高兰。
高兰(1909-1987),原名郭德浩,曾用笔名有黑沙、郭浩、齐云等,黑龙江黑河市人。曾就学于燕京大学国文系。其间,恰逢九一八事变,参加过卧轨南下的请愿活动。1932年毕业,曾在郭绍虞、郑振铎、冰心等门下学习。1933年起,他从事教书及诗歌创作,曾在天津、汉口等地中学和重庆中央大学附中、国立剧专任教,此时期创作了大量的以抗战为内容的朗诵诗歌。1938年春,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1947年在沈阳任《东北民报》文艺周刊编辑,次年到长春大学中文系兼任教授。1953年作为第三批赴朝慰问团成员到朝鲜慰问中国人民志愿军,回国后创作朗诵诗《英雄的朝鲜,我为你高歌》等。198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南开中学教师、长春大学教授。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山东师范学院、济南华东大学、山东大学中文系教授、副系主任、系主任及山东省文联副主席、省作协副主席等职。
朗诵诗,是诗歌的一种。并无固定格式,主题鲜明,节奏明快,单调和谐明白易懂,以适合口头朗诵为特色,便于直接向群众进行宣传鼓动。现代广播节目中也常见。
朗诵诗兴起于抗日战争时期,是适应抗战宣传需要而出现的一种新的形式它充分发挥诗歌音乐性的特点,利用流利的音节,通俗的字句,激发群众的热情。抗战爆发后,高兰和冯乃超、光未然、徐迟等提倡“用活的语言作民族解放的歌唱”的朗诵诗运动。他把自己写的每一首诗都标以“朗诵诗”。1937年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一周年,他写的朗诵诗《我们的祭礼》被作为代祭文在纪念大会上朗诵,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此后,他的许多诗都在汉口、重庆广播电台朗诵过,有的被配上谱子,变成了流行的歌词;有的作过抗战戏剧演出时的序曲,影响很大。其中《我的家在黑龙江》《哭亡女苏菲》等,抗战时期曾在人民中广泛流传。新中国成立后的《我们的生活好,好,好!》写新旧社会对比,也曾为人传诵。他的诗歌创作对朗诵诗的推行,对诗歌的口语化、大众化起了推动作用,被茅盾称赞为“新诗的再解放运动”。主要诗集有《高兰朗诵诗》《高兰朗诵诗集》《朗诵诗集》《高兰朗诵诗新辑》上、下册等,另有《诗的朗诵与朗诵的诗》和《李后主评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