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博托的财产之谜
前扎伊尔共和国(今刚果〔金〕)总统蒙博托.塞塞.塞科是刚果一个叱咤风云的人物。他早年参加卢蒙巴创建的刚果民族运动党,成为卢蒙巴的助手。1960年刚果(金)独立后,他出任总理府国务秘书,不久又升任陆军参谋长,掌握了军权。同年9月14日,他发动军事政变接管了卢蒙巴政府,任代总理和国民军总司令。1965年11月24日,他再次发动政变,废黜了总统卡萨武布,自任总统。自1970年12月起,他又多次蝉联总统,直到1997年5月,被卡比拉领导的刚果主阵线武装推翻,他被迫流亡国外。1997年9月7日,蒙博托因长期患有前列腺癌、结肠癌,并发血尿病症,在摩洛哥首都拉巴特市一家医院病死。
在蒙博托统治刚果的三十多年时间里,他利用职权为自己和亲属积敛了大宗财富。因此,他一死,他在瑞士银行中的存款成为一大棘手问题,刚果民主共和国与瑞士之间发生了激烈的争执和巨大的分歧。争端的关键问题是蒙博托在瑞士的存款究竟是一百一十亿还是六百万瑞士法郎,这些财产后来又转移到何处去了?
据国内外媒体报道,刚果(金)政府经过调查,认为蒙博托在各处的私人财产多达二百亿美元,其中大约一半存放在瑞士。1997年9月8日,刚果(金)政府司法部长重申,经过对原扎伊尔各银行账目档案的调查,蒙博托有一百一十亿瑞士法郎的财产存在瑞士银行里。
而根据瑞士方面的调查,从当年5月瑞士政府下令冻结蒙博托财产迄今,在瑞士406家银行里共查到蒙博托的存款六百万瑞士法郎。即使连同蒙博托在洛桑附近购置的那幢价值八百万瑞士法郎的别墅,加一块也仅为一千四百万瑞士法郎。与刚果(金)政府调查的结果,差距竟超过一百亿瑞士法郎。
其他各国的看法又与上述两国不同。据法新社的估计,蒙博托在国外的财产至少有七十亿美元,其中一半以上,即有四十亿美元存在瑞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则认为,蒙博托在瑞士的私人财产约为四十亿瑞士法郎。国际上一般认为,这一估计较为接近事实。
一时间,蒙博托在国外的私人财产问题,闹得沸沸扬扬。
瑞士的一些媒体和金融界人士对此出现了两种看法:
一种看法认为,蒙博托家族在刚果是一大家族,蒙博托的亲朋好友多达数千人,他们聚敛的钱财虽然甚多,但是他们大肆挥霍也是惊人的,因此,存入银行所剩无几是必然的,是可以理解的。
另一种看法认为,由于瑞士银行实行对存户保密制度,因此,很难——查清蒙博托在瑞士银行的存款,因为蒙博托可以把他的巨额款项分别存入一些用假名开设的户头上。另外,据说蒙博托在下台前,早已采取化整为零的手法,把存入自己账号的巨款分散转存到别国的银行去了。因此,他们建议刚果(金)政府当局应把调查的对象扩大到瑞士以外的地方,如欧洲的一些小国家卢森堡和奥地利,以及太平洋和大西洋上的一些小的岛国。
对于第二种看法,有些媒体不予赞同,认为是瑞士有关金融机构为自己进行开脱,逃避责任或转移视线,把矛头指向他国。
除了存款之外,蒙博托还有没有其他财产呢?
在蒙博托死后两个月,几名德国记者声称,他们得知,在非洲冈比亚的一个山洞里找到了蒙博托藏在那里的重约六吨、价值约五点五亿法郎的黄金。据发现者称,已发现的这六吨黄金只是原有藏量的一部分。从1994年开始在德国和瑞士铸造商的帮助下,每月从山洞里提取八十~九十公斤的黄金,分三次卖往欧洲。估计前后共有十几吨黄金流向欧洲大陆。据说,负责这笔黄金交易的就是蒙博托的儿子小蒙博托。小蒙博托不仅是总统的卫队长,而且还是瑞士一家名为“诺萨德”公司的总裁。
为什么蒙博托要把巨量黄金藏在离本国数千里之外的冈比亚呢?可能主要是考虑那里的政局较为稳定,比较保险。试想,在一个人迹罕至的荒山野岭中的一个山洞里,藏进这么一堆千年不坏的硬通货,它的主人无疑会感到绝对安全,万无一失的。
那么,除此之外,还有没有蒙博托在国外的财产呢?人们不得而知,蒙博托在国外的财产到底有多少?它又是通过什么方式转移到其他国家中去的?这个问题至今依然是个谜。
温莎公爵是否当过“德国间谍”
温莎公爵即英王爱德华八世,由于他坚持要与美国一位已离婚两次的平民妇女辛普森夫人结婚,宁可自动放弃王位,离别故土,远走他乡,最终与辛普森夫人结成伉俪,从此落下了一个“不爱江山爱美人”的历史话柄。1937年5月12日,其弟乔治五世正式加冕成为英国国王,封其兄爱德华八世为温莎公爵。这桩婚姻风波曾经成为媒体炒作的热门话题。有关的新闻报道、文艺小说和影视作品至今屡见不鲜。
除此而外,温莎公爵一生中还有一个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是否充当过“德国间谍”的事,也闹得沸沸扬扬。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据说,1937年温莎公爵夫妇在法国度蜜月期间,曾前往德国,会见过纳粹德国元首希特勒及其他法西斯将领。当时,人所共知的是,温莎公爵在政治上持亲德立场;另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还担任过英法司令部的少将联络官。
人们对他的亲德活动一直有所争论。2000年4月16日,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发表了一篇题为《温莎公爵试图向希特勒提供军事机密》的文章,立即掀起了一场波澜。这篇文章就马丁.艾伦写的一本新书说,该书作者指控温莎公爵犯有叛国罪,充当了“德国间谍”,其罪证是一封由温莎公爵写给希特勒的亲笔信,这封信正在该书作者手中掌握着。
这可不是一件寻常的事件,一些笔迹分析家、纸张分析家、文件检验家、化学家都纷纷参与到这封信的真伪问题的研究中来。
如果该信被证明是真的,即温莎公爵确实写过此信,那么,它就表明当今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伯父确曾帮助法西斯德国在二战初期占领法国并打败英国军队,造成了英法联军的敦刻尔克大撤退。也就是说,正是由于温莎公爵向希特勒提供了绝密的战略情报,才使德军轻而易举地通过法军防守最薄弱的环节来攻打法国,使久负盛名的法国陆军竟在3个星期之内就土崩瓦解,造成法国在6周内沦陷的悲惨命运,而与法军并肩作战的在欧洲大陆的30万远征军也节节败退,装备、武器遗失遍野,最后不得不匆忙撤回英国,蜷缩在英伦三岛之内,毫无还手之力。看来,二战之初,英法两国的惨败是温莎公爵充当了德国间谍所致。
为了说明这封信的真实性,马丁.艾伦还从多方面进行了沦证:
1.该信是用德语写的,因为温莎公爵本人能操一口流利的德语,书写更不成问题;
2.写信的日期是1939年11月4日,此时二战爆发已有两个多月,正当德军在攻占华沙并与苏联签定了划分波兰的界线的协议后,准备向西欧各国大举入侵之时;
3.信的开头是“亲爱的希特勒先生”,暑名是“EP”,即英文“EDWANT PRUBCE”(意为“爱德华亲王”)的缩写。据说,这是温莎公爵惯用的写法;
4.信中提到他刚刚代表英军最高指挥部视察了法军前线的情况,并叫希特勒特别留意把此信带到柏林的送信人所记住的信息。而这个送信人恰恰是他的朋友,——名亲纳粹的间谍夏尔.贝多。
5.此信经笔迹分析家兼文件检验家菲利帕.拉弗尔与温莎公爵的真迹进行比较后,得出的结论是:“没有任何理由”怀疑此信不是真的。
与此同时,否定此信的人也列举了他们的证据:
1.英国化学家兼文件检验家罗伯特.拉德利和莱斯利.迪克斯在接受(星期日泰晤士报》委托对该信分析后,作出的结论则是“很可能是伪造的”。
2.纸张分析家莱斯.鲍尔发现该信不是用便条纸写的,而是写在从一本旧书上撕下的白纸上,通常这是伪造者惯用的小伎俩。无疑,“它是伪造品,而且是新近才伪造的。”
两种截然不同伪看法,使人们感到不可思议。如果确有其事,那么温莎公爵亲德的目的何在?难道这位“不爱江山爱美人”的亲王,还想有朝一日,在德国逼迫英国签署和平协议后重新登上英国国王的宝座?那么,半个世纪之后,英国王室不披露此事,莫非是想方设法掩饰温莎公爵叛国的罪证,以保持王室的尊严?
如果此信确系伪造,那么马丁.艾伦又是出于什么动机,要以此诬陷这位已经与世无争且已作古的王室成员呢?这些未解之谜,随着温莎公爵的去世,更难揭晓了。